|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及发展趋势 | 第11-31页 |
| ·恢复生态学的含义 | 第11-12页 |
| ·恢复生态学研究简史 | 第12-17页 |
| ·国际生态恢复研究简史 | 第12-15页 |
| ·国内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恢复生态学近期的主要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重建 | 第20-31页 |
|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 | 第20页 |
|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 第20-22页 |
| ·恢复的方法与技术问题 | 第22-24页 |
| ·恢复方法和技术问题 | 第22-23页 |
| ·恢复成功的标准 | 第23-24页 |
| ·黄土高原植被退化及恢复现状 | 第24-31页 |
| ·土壤有机碳和氮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 ·微生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及实验设计 | 第31-33页 |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3-42页 |
| ·添加豆科植物后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 ·添加豆科植物后土壤pH值和容重的动态变化 | 第34-35页 |
| ·添加豆科植物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 C:N 比的变化 | 第35-38页 |
| ·添加豆科植物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 | 第38-42页 |
| 第五章 讨论及主要结论 | 第42-50页 |
| ·讨论 | 第42-48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