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7-14页 |
1、许慎及《说文解字》 | 第7-9页 |
2、本选题的意义 | 第9-13页 |
3、预期的目标 | 第13页 |
4、选题经过 | 第13-14页 |
二、象形字的外形特征及确定象形字的标准 | 第14-16页 |
1、象形字的外形特征 | 第14-15页 |
2、确定象形字的标准 | 第15-16页 |
三、《说文》象形字的数量、部首象形字及分布状况 | 第16-23页 |
1、数量 | 第16-21页 |
2、部首象形字 | 第21-22页 |
3、分布状况 | 第22-23页 |
四、《说文》象形字的分类 | 第23-31页 |
1、构形方面 | 第23-25页 |
2、取象方式方面 | 第25-27页 |
3、物象种类方面 | 第27-29页 |
4、词性方面 | 第29-31页 |
五、《说文》象形字的训释方法 | 第31-47页 |
1、形训 | 第31-41页 |
2、音训 | 第41-44页 |
3、义训 | 第44-47页 |
六、《说文》象形字小篆、重文字体对甲骨文、金文字体的沿革 | 第47-51页 |
1、继承性 | 第47-50页 |
2、变革性 | 第50-51页 |
七、《说文》象形字所体现出的我国古代先民的汉字构形思维模式 | 第51-58页 |
1、《说文》象形字所体现出的人本位思维 | 第52-53页 |
2、《说文》象形字所体现出的实用思维 | 第53-55页 |
3、《说文》象形字所体现出的审美追求思维 | 第55-58页 |
八、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性及象形字的形声化 | 第58-60页 |
九、结语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