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复合地基概述 | 第12-13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技术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分析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固结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数值分析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本文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 第25-42页 |
·引言 | 第25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机理 | 第25-29页 |
·水平加筋垫层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竖向桩体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双向增强体共同作用机理 | 第28-29页 |
·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圆薄板理论 | 第29-36页 |
·地基板的基本方程 | 第29-31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模型 | 第31-33页 |
·方程求解 | 第33-36页 |
·算例及参数分析 | 第36-41页 |
·算例 | 第36-38页 |
·参数分析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42-66页 |
·引言 | 第42页 |
·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水平加筋垫层的变形分析 | 第42-49页 |
·水平加筋垫层的双参数地基模型 | 第42-46页 |
·算例 | 第46-47页 |
·参数分析 | 第47-49页 |
·基于剪切位移法的竖向增强体刚度矩阵的建立 | 第49-65页 |
·剪切位移法 | 第49-54页 |
·单桩桩顶的柔度系数 | 第54-55页 |
·桩与桩的相互作用柔度系数 | 第55-63页 |
·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柔度系数 | 第63-64页 |
·土与土的相互作用柔度系数 | 第64页 |
·桩-土体系的刚度矩阵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无单元法 | 第66-98页 |
·引言 | 第66页 |
·无单元伽辽金法基本原理 | 第66-81页 |
·移动最小二乘法 | 第66-70页 |
·权函数选取 | 第70-71页 |
·节点影响域半径 | 第71页 |
·离散和数值计算 | 第71-74页 |
·本质边界条件实现 | 第74-79页 |
·不连续问题中权函数及近似函数的处理 | 第79-81页 |
·算例分析 | 第81-93页 |
·一维算例——基于m法的横向受荷桩无单元伽辽金分析 | 第81-87页 |
·二维算例——弹性地基板的无单元伽辽金分析 | 第87-93页 |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无单元伽辽金法 | 第93-97页 |
·双向增强体共同作用基本方程 | 第93-94页 |
·算例验证 | 第94-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桩体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 | 第98-114页 |
·引言 | 第98页 |
·桩体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计算 | 第98-104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98-99页 |
·固结方程的推导 | 第99-101页 |
·固结方程的求解 | 第101-104页 |
·公式讨论及实例验证 | 第104-106页 |
·参数研究 | 第106-112页 |
·置换率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井阻的影响 | 第108页 |
·桩土模量比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涂抹作用对固结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6章 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 第114-130页 |
·引言 | 第114页 |
·相似理论 | 第114-117页 |
·相似理论简介 | 第114页 |
·相似理论的三大定理 | 第114-115页 |
·复合地基的相似条件 | 第115-117页 |
·模型试验方案中的相关参数 | 第117-120页 |
·材料相似 | 第117-118页 |
·荷载相似 | 第118页 |
·几何条件与边界条件相似 | 第118-119页 |
·初始条件相似 | 第119-120页 |
·试验设计 | 第120-122页 |
·模型箱设计 | 第120页 |
·加载装置设计 | 第120-121页 |
·数据量测与采集系统 | 第121-122页 |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122-128页 |
·单纯软土地基模型试验 | 第122-124页 |
·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处理软土地基试验 | 第124-126页 |
·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 第126-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7章 室内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 第130-147页 |
·引言 | 第130页 |
·荷载—沉降曲线分析 | 第130-138页 |
·应力实测数据分析 | 第138-143页 |
·第二组试验垫层上下土压力实测数据 | 第138-140页 |
·第三组试验桩土应力比实测数据 | 第140-143页 |
·孔隙水压力实测数据分析 | 第143-145页 |
·小结 | 第145-147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47-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