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立法沿革及现状 | 第12-22页 |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2-14页 |
·产生阶段 | 第12-13页 |
·发展阶段 | 第13页 |
·变革阶段 | 第13-14页 |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 | 第14-15页 |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15-22页 |
·实体规定的不足 | 第16-19页 |
·程序规定的不足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不足之理论分析 | 第22-32页 |
·代表人与相关人员身份的混淆 | 第22-24页 |
·代表人与董事长、执行董事、经理的混淆 | 第22-23页 |
·代表人与代理人的混淆 | 第23-24页 |
·代表人主体地位认定的片面性 | 第24-26页 |
·代表人在公司内部的主体地位认定不足 | 第25页 |
·代表人在公司外部的主体地位认定不足 | 第25-26页 |
·代表人人性特点的忽略 | 第26-29页 |
·代表人具有有限理性 | 第26-27页 |
·代表人具有投机性 | 第27-28页 |
·代表人具有社会依赖性 | 第28-29页 |
·代表权性质界定的偏差 | 第29-32页 |
·代表权私权属性的否定 | 第29-30页 |
·代表权与代理权的混淆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西方国家公司代表制度模式之借鉴 | 第32-39页 |
·西方国家公司代表制度模式之简介 | 第32-36页 |
·大陆法系国家公司代表制度模式 | 第32-34页 |
·英美法系国家公司代表制度模式 | 第34-36页 |
·西方国家公司代表制度模式的评价与启示 | 第36-37页 |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模式之选择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基本内容之完善 | 第39-49页 |
·公司代表人产生的条件及程序的完善 | 第39-40页 |
·公司代表人权利的完善 | 第40-42页 |
·赋予代表人剩余索取权 | 第41页 |
·赋予代表人声誉权 | 第41-42页 |
·公司代表人义务的完善 | 第42-44页 |
·提供担保的义务 | 第42页 |
·注意义务 | 第42-43页 |
·保护公司人格的义务 | 第43-44页 |
·公司代表人责任的完善 | 第44-48页 |
·民事责任的完善 | 第44-46页 |
·经济法责任的设置 | 第46-48页 |
·监督程序的完善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