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歌唱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概述 | 第9-17页 |
(一) 歌唱的生理机能 | 第9-14页 |
1. 呼吸器官 | 第9-11页 |
2. 发声器官 | 第11-12页 |
3. 共鸣器官 | 第12-13页 |
4. 语言器官 | 第13-14页 |
(二) 歌唱的心理机能 | 第14-17页 |
1. 脑的生理结构 | 第15页 |
2. 脑的机制 | 第15-17页 |
二 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依据 | 第17-22页 |
(一) 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 第17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三) 意义 | 第18-2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9-22页 |
三 生理与心理双重声乐教学的实施 | 第22-44页 |
(一) 革新师生的声乐教学观念 | 第22-24页 |
1. 歌唱是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协作 | 第22-23页 |
2. 歌唱的心理调控生理 | 第23-24页 |
(二) 歌唱中心理与生理基础的融合 | 第24-41页 |
1. 歌唱训练与感知觉 | 第25-27页 |
2. 歌唱训练与记忆 | 第27-29页 |
3. 歌唱训练与想象思维 | 第29-37页 |
4. 歌唱训练与意志 | 第37页 |
5. 歌唱训练与情感 | 第37-41页 |
(三) 开设新课程,创造新方法 | 第41-44页 |
1. 开设心理学课程,把无意的声乐教学理论化 | 第41页 |
2. 改变原有的教学态度,发展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