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2. 工程概况及冻结压力实测 | 第20-44页 |
|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 ·矿井概况 | 第20页 |
| ·地形、地貌及水系 | 第20页 |
| ·气候、地震及灾害地质 | 第20-21页 |
| ·白垩系地层冻结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 第21-29页 |
| ·冻结岩石物理性能试验 | 第21-22页 |
| ·冻结岩土(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比较 | 第22-28页 |
| ·不同地层特性比较 | 第28-29页 |
| ·监测方案 | 第29-33页 |
| ·监测内容 | 第29页 |
| ·监测水平确定及检测元件布置 | 第29-31页 |
| ·监测数据获取 | 第31-33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3-42页 |
| ·冻结压力监测 | 第33-38页 |
| ·外层井壁钢筋应力监测分析 | 第38-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3. 白垩系地层双层井壁结构优化设计 | 第44-74页 |
| ·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形式 | 第44页 |
| ·双层井壁结构受力机理分析 | 第44-46页 |
| ·外层井壁受力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 ·内层井壁受力机理分析 | 第45页 |
| ·双层井壁结构共同作用机理 | 第45-46页 |
| ·井壁受力荷载 | 第46-49页 |
| ·水平地压 | 第46页 |
| ·冻结压力 | 第46-47页 |
| ·附加力 | 第47-48页 |
| ·其他荷载 | 第48-49页 |
| ·双层井壁结构计算方法 | 第49-57页 |
| ·井壁设计的基本假定 | 第49页 |
| ·关于静水压力、冻结压力和水土合力 | 第49-50页 |
| ·井壁厚度的计算 | 第50-52页 |
| ·钢筋混泥土井壁配筋计算 | 第52-57页 |
| ·泊江海子矿主、副、风井井壁设计与优化承载力计算对比 | 第57-68页 |
| ·优化方案的提出 | 第57-61页 |
| ·井壁优化计算方法 | 第61-63页 |
| ·各井各段设计和优化方案承载力计算对比 | 第63-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白垩、侏罗系地层井筒受力特征 | 第68-70页 |
| ·白垩、侏罗系地层冻结压力规律反演 | 第68-69页 |
| ·白垩、侏罗系地层内壁受力分析建议 | 第69-70页 |
|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 第70-72页 |
| ·经济效益 | 第70-72页 |
| ·社会效益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4. 白垩系地层井筒受力特征数值模拟 | 第74-82页 |
| ·ADINA数值模拟软件 | 第74页 |
| ·ADINA软件简介 | 第74页 |
| ·ADINA软件的主要优点和技术特点 | 第74页 |
| ·冻结井壁计算模型建立 | 第74-76页 |
| ·材料参数和外荷载取值 | 第74-75页 |
|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5-76页 |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 ·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 ·应变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 ·位移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80页 |
| ·小结 | 第80-8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 ·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