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煤矿八采区太灰水可疏放性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选题依据背景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 ·水文地质勘探研究 | 第12-14页 |
| ·煤矿疏水降压研究 | 第14-15页 |
| ·煤矿防治水研究 | 第15-1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论文工作过程与工作量 | 第18-20页 |
| 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4页 |
| ·矿井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4页 |
| ·主要含水层 | 第21-22页 |
| ·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力联系 | 第22-24页 |
| 3 八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与评价 | 第24-42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井下物探探查分析 | 第24-25页 |
| ·地面钻孔探查分析 | 第25-28页 |
| ·放水试验 | 第28-39页 |
| ·放水试验概况 | 第28-31页 |
| ·放水试验资料分析 | 第31-39页 |
| ·太灰富水性评价 | 第39-40页 |
| ·断层导水性分析 | 第40-42页 |
| 4 八采区水化学特征 | 第42-60页 |
| ·矿井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 第42-45页 |
| ·八采区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 第45-48页 |
| ·放水试验中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 第48-53页 |
| ·放水试验中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 第48-50页 |
| ·放水试验中砂岩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 第50-53页 |
| ·八采区含水层水源判别 | 第53-57页 |
| ·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 第53-54页 |
| ·各含水层水化学系统聚类分析 | 第54-56页 |
| ·放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水化学系统聚类分析 | 第56-57页 |
| ·放水试验中各含水层水温变化特征 | 第57-60页 |
| 5 八采区太灰水疏降可行性分析 | 第60-80页 |
| ·太灰含水层补给条件分析 | 第60-64页 |
| ·太灰含水层补给条件 | 第60-63页 |
| ·太灰含水层补给强度 | 第63-64页 |
| ·太灰渗流场数值模拟 | 第64-75页 |
| ·太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65-66页 |
| ·太灰三维数学模型 | 第66-67页 |
| ·模型的剖分、识别与验证 | 第67-69页 |
| ·太灰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9-75页 |
| ·太灰水疏降可行性分析 | 第75-80页 |
| ·疏降水头、疏放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 第75-79页 |
| ·含水层可疏性评价 | 第79-80页 |
| 6 八采区安全开采与水害防治方案 | 第80-88页 |
| ·八采区10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 第80-84页 |
| ·八采区10煤层带压开采可行性 | 第84-85页 |
| ·10煤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 | 第85-86页 |
| ·八采区安全开采配套防治水措施 | 第86-88页 |
| 7 结论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96页 |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