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二、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界定 | 第15-19页 |
(一) 课程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校本课程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 第17-19页 |
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9-20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19页 |
(二) 学科依据 | 第19-20页 |
四、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五、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27-36页 |
一、研究方法与结果 | 第27-3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28-32页 |
二、分析与讨论 | 第32-35页 |
(一) 体育课程改革应在《课程标准》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 | 第32-33页 |
(二) “三级课程管理”得到广泛认同,教师渴望获得课程开发权力 | 第33页 |
(三) 校本课程开发观念已被接受,但开发情况并不理想 | 第33-34页 |
(四) 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众多,教师的相关认识需提高 | 第34-35页 |
三、结论与建议 | 第35-36页 |
(一) 结论 | 第35-36页 |
(二) 建议 | 第36页 |
第三部分 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 | 第36-4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一) 对象和时间 | 第36页 |
(二) 工具和方法 | 第36-37页 |
(三) 实验设计 | 第37-39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39-46页 |
(一) 对实验前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 第39-42页 |
(二) 对实验前和实验后各类数据进行对比的统计处理结果 | 第42-46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46-48页 |
(一) 实验后实验学校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 第46页 |
(二) 实验后对照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 第46页 |
(三) 实验后实验学校学生体育学习体验水平高于对照学校学生 | 第46页 |
(四) 实验后实验学校学生体育学习体验的各个维度水平都有所提高 | 第46-47页 |
(五) 实验后学生学习体验总体水平无性别差异 | 第47-48页 |
四、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一) 结论 | 第48页 |
(二) 建议 | 第48-49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