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引言第7页
   ·电动汽车第7-14页
     ·电动汽车的分类第8-9页
     ·电动汽车的特点第9-10页
     ·电动汽车的现状第10-12页
     ·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第12-14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动力蓄电池概述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第15-28页
   ·动力蓄电池第15-18页
     ·动力蓄电池的特点第15-16页
     ·铅酸动力蓄电池第16-17页
     ·镍氢动力蓄电池第17-18页
     ·燃料动力蓄电池第18页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第18-21页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主要特点第18-20页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工作原理第20-21页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性能参数第21-24页
     ·动力电池的容量第21-22页
     ·动力电池的能量第22-23页
     ·动力电池的功率第23-24页
     ·动力电池的剩余容量与荷电状态第24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第24-26页
     ·开路电压法第24-25页
     ·安时计量法第25页
     ·卡尔曼滤波法第25页
     ·人工神经网络法第25-26页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控制系统简述第26-28页
第三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研究第28-41页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备第29-33页
     ·调浆第30页
     ·涂覆和辊轧第30-32页
     ·裁剪和卷绕第32页
     ·入壳和焊接第32页
     ·注液和封口第32页
     ·化成和筛选第32-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放电性能的研究第33-34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与电池电压第34-36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内阻第36-38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自放电特性研究第38-39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第39页
     ·结论第39-41页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第41-52页
   ·概述第41-43页
     ·神经网络简介第41页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简史第41-43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43-48页
     ·生物神经元细胞第43-44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44-45页
     ·激励函数第45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第45-48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第48-49页
     ·无导师学习第48-49页
     ·有导师学习第49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第49-50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第50-52页
第五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预测第52-64页
   ·误差反向传播网络第52-53页
   ·BP 网络电池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样本数据的选取第54-55页
   ·网络的训练第55-57页
   ·网络的测试第57-63页
   ·基于BP 网络的电池性能的预测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编: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
下一篇:范式建构:余英时“新典范说”对传统红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