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生活德育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生活德育理论及其价值第8-19页
 (一) 生活德育的内涵第8-10页
  1. 学校德育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第8页
  2. 学校德育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第8-9页
  3. 学校德育回到学生的生活第9-10页
 (二) 生活德育的特点第10-13页
  1. 整体性第10-11页
  2. 贴近性第11页
  3. 社会性第11-12页
  4. 真实性第12页
  5. 实践性第12-13页
 (三) 生活德育理论的发展及其价值第13-19页
  1. 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第13-15页
  2. 生活德育理论的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15-18页
  3. 生活德育理论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第18-19页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生活德育理论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第19-26页
 (一)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19页
  2.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19-22页
 (二) 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提供的契机第22-24页
  1.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第22-23页
  2.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改方向趋向生活第23-24页
 (三)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生活德育理论的意义第24-26页
  1. 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类型的变革与发展第24页
  2. 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第24-25页
  3. 有利于实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第25-26页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活德育的运作机制第26-44页
 (一) 教育目标围绕生活,强调现实性第26-28页
  1. 目标定位:从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人”第26页
  2. 目标要体现主体性与层次性第26-28页
 (二) 教育内容源自生活,突出生活性第28-34页
  1.开发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第29-30页
  2.开发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就要关注学生生活的需要第30-32页
  3.开发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做出审慎的抉择第32-34页
 (三) 教育方法贴近生活,注重体验与实践第34-37页
  1. 情感激励法第35-36页
  2. 冲突引导法第36-37页
 (四) 教育途径融合生活,寻求多样与丰富第37-40页
  1.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37-38页
  2.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第38-39页
  3. 拓宽网络社会空间第39-40页
 (五) 教育评价指向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第40-44页
  1. 评价内容综合化第41页
  2. 评价主体多元化第41-42页
  3. 重视质性评价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鲁棒非脆弱模糊控制
下一篇:无线内窥镜定位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