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鹅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鹅副粘病毒病的概述 | 第10页 |
·临床证状 | 第10-11页 |
·主要病理学特征 | 第11页 |
·鹅副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GPM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2-16页 |
·GPMV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GPMV编码的蛋白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3-16页 |
·鹅副粘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 | 第16-17页 |
·琼脂扩散试验(AGP) | 第17页 |
·荧光抗体技术(FA) | 第17页 |
·单抗介导的ELISA | 第17-18页 |
·血清中和试验 | 第18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质粒 | 第20页 |
·病毒及实验动物 | 第20页 |
·酶及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GPMV增殖与初步纯化 | 第20页 |
·GPMV灭活苗的制备 | 第20-21页 |
·GPMV阳性血清的制备 | 第21页 |
·pGE-NP的原核表达 | 第21页 |
·重组NP蛋白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21页 |
·重组NP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21-22页 |
·重组 NP蛋白浓度的测定及保存 | 第22页 |
·GPMV重组 NP蛋白间接 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NP基因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 第24-26页 |
·重组表达载体pGEX-6P-NP的酶切鉴定 | 第24页 |
·重组原核表达NP蛋白的SDS-PAGE分析 | 第24-25页 |
·重组原核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25-26页 |
·GPMV重组 NP蛋白间接 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26-28页 |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的选择 | 第26页 |
·二抗最佳稀释度的选择 | 第26-27页 |
·间接 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27-28页 |
·临界值的确定 | 第28页 |
·GPMV重组 NP蛋白间接 ELISA体系评价 | 第28-3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28-29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29页 |
·重复试验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4页 |
·核衣壳蛋白(NP)基因 | 第30页 |
·重组 NP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30-31页 |
·NP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1页 |
·NP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 第31页 |
·GPMV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分析 | 第31-32页 |
·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2-34页 |
·固相载体及包被条件的影响 | 第32页 |
·包被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血清浓度的影响 | 第33页 |
·封闭液的选择 | 第33页 |
·显色 | 第33-34页 |
5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