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标语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0 前言 | 第8-9页 |
| 1. 标语概述 | 第9-16页 |
| ·汉英“标语”类词汇 | 第9-13页 |
| ·汉语“标语”类词汇 | 第9-11页 |
| ·英语“标语”类词汇 | 第11-13页 |
| ·汉英“标语”类词汇内涵与外延的异同 | 第13页 |
| ·标语的范畴及本文研究范围 | 第13页 |
| ·标语的定义 | 第13-15页 |
| ·从口号看标语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 标语的分类 | 第16-27页 |
| ·标语目标群体的分类 | 第16-20页 |
| ·开放性目标群体的标语 | 第16-17页 |
| ·封闭性目标群体的标语 | 第17页 |
| ·自反标语 | 第17-18页 |
| ·目标群体不同的标语语言差异 | 第18-20页 |
| ·标语的功能分类 | 第20-22页 |
| ·标语的基本语言功能 | 第20页 |
| ·标语的功能 | 第20-22页 |
| ·标语的主题分类 | 第22-24页 |
| ·行业标语 | 第23页 |
| ·政治标语 | 第23-24页 |
| ·环保标语 | 第24页 |
| ·安全标语 | 第24页 |
| ·节庆标语 | 第24页 |
| ·标语的诉求方式 | 第24-27页 |
| 3. 汉英标语语言表述形式及内容的异同 | 第27-45页 |
| ·汉英标语的词汇特点 | 第27-31页 |
| ·英语标语的语法特点 | 第31-34页 |
| ·汉英标语标点符号的使用特点 | 第34-38页 |
| ·标语形式的变化 | 第38-40页 |
| ·范畴化理论 | 第38页 |
| ·标语中的混血儿——混合标语 | 第38-40页 |
| ·汉英标语的内容及文化差异 | 第40-45页 |
| 4. 标语的接受性 | 第45-60页 |
| ·语言的接受性 | 第45-51页 |
| ·词汇规范的接受性 | 第45-47页 |
| ·语法规范的接受性 | 第47-48页 |
| ·标语语用的接受性 | 第48-49页 |
| ·标语的修辞与修辞格 | 第49-51页 |
| ·法律法规的接受性 | 第51-54页 |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 第51页 |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 第51-52页 |
| ·遵守宪法和其他法令法规 | 第52-53页 |
| ·越权标语和霸王标语 | 第53-54页 |
| ·读者和目标群体的接受性 | 第54-56页 |
| ·少儿群体的可接受性 | 第54-55页 |
| ·成人群体的可接受性 | 第55-56页 |
| ·社会的接受性 | 第56-59页 |
| ·标语是社会现实的体现 | 第56-57页 |
| ·标语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5.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