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写词汇表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23页 |
| 1 附红细胞体病的历史与分布 | 第10-11页 |
| 2 病原学及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 ·分类 | 第11页 |
| ·形态结构 | 第11-12页 |
| ·染色特性 | 第12页 |
| ·运动特性 | 第12页 |
| ·培养特性 | 第12-13页 |
| ·抵抗力 | 第13页 |
| 3 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 ·易感动物 | 第13页 |
| ·流行季节 | 第13页 |
| ·传播媒介 | 第13-14页 |
| 4 致病机理 | 第14-15页 |
| 5 临床症状 | 第15-16页 |
| 6 病理变化 | 第16-17页 |
| 7 诊断 | 第17-20页 |
| ·鲜血悬滴镜检 | 第17页 |
| ·血涂片染色镜检 | 第17页 |
| ·电镜检查 | 第17-18页 |
| ·生物学诊断 | 第18页 |
|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18-20页 |
| ·补体结合试验 | 第18页 |
| ·间接血凝试验 | 第18页 |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18-19页 |
| ·荧光抗体技术 | 第19页 |
|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第19-20页 |
| 8 防治 | 第20页 |
| 9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 | 第20-21页 |
| 10 附红体的形态及染色特性 | 第21-23页 |
| ·关于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氏染色 | 第21页 |
| ·关于吖啶橙染色 | 第21-22页 |
| ·关于附红细胞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22-23页 |
| 试验一 猪附红细胞体病对猪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3-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1 材料 | 第23-24页 |
| ·待检血样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EDTA一钾抗凝瓶和染色液的准备 | 第23-24页 |
| 2 方法 | 第24-25页 |
| ·临床资料的收集和血样的采集 | 第24页 |
| ·阳性血样和阴性血样的筛选 | 第24-25页 |
| ·阳性血样和阴性血样的处理 | 第2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页 |
| ·试验样本的分组 | 第25页 |
| 3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1 临床症状观察 | 第26页 |
| 2 猪附红细胞体病对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 猪附红细胞体病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7-30页 |
| 讨论 | 第30-34页 |
| 1 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 | 第30-31页 |
| 2 猪附红细胞体对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附红细胞体与红细胞的关系 | 第31页 |
| ·附红细胞体对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4 猪附红细胞体对猪CK、ALT、AST和LDH的影响 | 第32页 |
| 5 猪附红细胞体对血糖的影响 | 第32-34页 |
| 试验二 猪附红细胞体在人和动物红细胞中的体外培养试验 | 第34-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1 材料 | 第34-36页 |
| ·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 | 第34页 |
| ·人和动物的正常血液 | 第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 ·试剂的配制和器材的处理 | 第35-36页 |
| 2 方法 | 第36-37页 |
| ·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红细胞制备: | 第36页 |
| ·人和动物阴性红细胞的制备: | 第36页 |
| ·体外培养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3页 |
| 1 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的筛选 | 第38页 |
| 2 体外培养过程及结果的讨论 | 第38-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近几年发表的文章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