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儿科外推的方法及其评价 | 第15-24页 |
1.儿科外推方法提出背景 | 第15页 |
2.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儿科外推方法 | 第15-17页 |
3.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儿科外推方法 | 第17-19页 |
4.国际药品注册协调会的儿科外推方法 | 第19页 |
5.我国成人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方法 | 第19-20页 |
6.儿科外推方法应用 | 第20-21页 |
7.儿科外推方法评价 | 第21-22页 |
8.讨论与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药动学的儿科外推方法 | 第24-51页 |
1.研究背景 | 第24页 |
2.资料与数据 | 第24-26页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第24-25页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25-26页 |
2.3 文献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第26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3.模型与验证 | 第26-29页 |
3.1 基础模型选择 | 第26页 |
3.2 随机效应模型选择 | 第26-27页 |
3.3 固定效应模型选择 | 第27页 |
3.4 协变量筛选方法 | 第27-28页 |
3.5 模型内部验证方法 | 第28页 |
3.6 模型外部验证方法 | 第28页 |
3.7 敏感性分析 | 第28-29页 |
4.模拟场景设置 | 第29页 |
5.分析软件 | 第29页 |
6.结果 | 第29-49页 |
6.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29-35页 |
6.2 基础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6.3 协变量筛选 | 第37页 |
6.4 最终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6.5 模型内部验证 | 第38-41页 |
6.6 模型外部验证 | 第41-43页 |
6.7 敏感性分析 | 第43-44页 |
6.8 标准体重成人暴露水平 | 第44-45页 |
6.9 不同年龄和体重儿童用药模拟 | 第45-47页 |
6.10 多次给药后血药浓度模拟 | 第47-49页 |
7.讨论 | 第49-50页 |
8.结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中药儿童外推试验的设计要点 | 第51-67页 |
1.研究背景 | 第51页 |
2.资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2.1 数据来源 | 第51页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51-52页 |
2.3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 | 第52页 |
2.4 原始药动学数据库建立方法 | 第52-53页 |
2.5 稀疏采样下不同样本量的数据库建立方法 | 第53页 |
2.6 中药药动学参数估算评价方法 | 第53页 |
3.分析软件 | 第53-54页 |
4.结果 | 第54-65页 |
4.1 来源数据特征分析 | 第54-55页 |
4.2 中药药动学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55-56页 |
4.3 基础药动学参数估算准确度 | 第56-60页 |
4.4 基础药动学参数估算把握度 | 第60-63页 |
4.5 药动学暴露参数估算准确度 | 第63-65页 |
5.讨论 | 第65-66页 |
6.结论 | 第66-67页 |
总结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定量药理学方法在儿童用药发展中的应用 | 第75-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2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90-108页 |
附录3 :在读期间其他工作情况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