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12页 |
英文提要 | 第12-16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16-23页 |
1.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2.前人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3.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21页 |
4.语料来源 | 第21-23页 |
第二章.拟声词的定义和词类归属 | 第23-40页 |
1.拟声词的定义 | 第23-26页 |
·辞典上的定义 | 第23-24页 |
·拟声词与拟态词 | 第24-25页 |
·拟声词与口技 | 第25-26页 |
2.拟声词的词类归属 | 第26-37页 |
·拟声词词类问题研究简述 | 第26-29页 |
·专门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拟声词的类属 | 第29-35页 |
·拟声词是语义范畴的分类 | 第35-37页 |
3.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拟声词的符号性 | 第40-57页 |
1.拟声词的能指和所指 | 第40-50页 |
·拟声词的能指和所指 | 第40-43页 |
·汉语拟声词能指与其他语言拟声词能指的不同 | 第43页 |
·拟声词的概念性问题 | 第43-45页 |
·文字与拟声词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 第45-46页 |
·拟声词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 第46-50页 |
2.语音象征 | 第50-53页 |
3.语言的起源与拟声词的关系 | 第53-55页 |
4.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拟声词的分类 | 第57-73页 |
1.关于人的拟声词 | 第57-64页 |
2.关于动物的拟声词 | 第64-67页 |
3.关于自然现象的拟声词 | 第67-68页 |
4.关于事物的拟声词 | 第68-71页 |
5.按事物的声音性质的分类 | 第71-72页 |
6.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汉语拟声词的特点 | 第73-109页 |
1.汉语拟声词的文字特点 | 第73-76页 |
·拟声词与"口"字旁的字 | 第73-74页 |
·拟声词与异形词 | 第74-76页 |
·拟声词与多音词 | 第76页 |
2.汉语拟声词的结构特点 | 第76-85页 |
·音节数 | 第77-78页 |
·音节结构 | 第78-82页 |
·联绵拟声词 | 第82-84页 |
·重叠作为语言共性 | 第84-85页 |
3.汉语拟声词的语音特点 | 第85-88页 |
·音素 | 第85-86页 |
·语音结构 | 第86-88页 |
4.汉语拟声词的语法特点 | 第88-98页 |
·句法特点 | 第88-93页 |
·词法特点 | 第93-98页 |
5.语义特点 | 第98-106页 |
·拟声词与语义 | 第98-99页 |
·拟声词的语音与语义的关系 | 第99-100页 |
·拟声造词法 | 第100-104页 |
·拟声词的语义转移 | 第104-106页 |
6.小结 | 第106-109页 |
第六章.汉语拟声词的运用 | 第109-123页 |
1.拟声词与修辞 | 第109-116页 |
·拟声词是一种修辞手段 | 第109-111页 |
·拟声词的修辞效果 | 第111-113页 |
·拟声词与通感 | 第113-115页 |
·拟声词的语义色彩 | 第115-116页 |
2.拟声词与语体 | 第116-117页 |
3.拟声词与方言 | 第117-121页 |
4.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七章.现代语言环境中的拟声词应用 | 第123-128页 |
1.文学作品中的拟声词 | 第123-124页 |
2.儿童语言里的拟声词 | 第124-125页 |
3.广告语言里的拟声词 | 第125-126页 |
4.网络语言里的拟声词 | 第126-127页 |
5.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八章.拟声词的发展趋势和规范问题 | 第128-135页 |
1.拟声词的发展趋势 | 第128-132页 |
·新造词 | 第128-129页 |
·外语拟声词的引进 | 第129-130页 |
·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 第130-131页 |
·使用范围的扩大 | 第131-132页 |
2.拟声词的规范问题 | 第132-134页 |
·标记问题 | 第132-133页 |
·造词问题 | 第133页 |
·运用问题 | 第133-134页 |
3.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九章.结束语 | 第135-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5页 |
附录.汉语拟声词目录 | 第145-155页 |
主要术语 | 第155-156页 |
后记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