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铁器文物腐蚀机理 | 第11-19页 |
·铁器文物的腐蚀产物 | 第11-14页 |
·铁器文物在自然环境下的腐蚀 | 第14-15页 |
·铁器文物在海水中的腐蚀机理 | 第15-18页 |
·铁器腐蚀机理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铁器文物的保护 | 第19-25页 |
·铁器文物保护原则、内容与途径 | 第19页 |
·铁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基本步骤 | 第19-20页 |
·铁器文物的脱氯技术 | 第20-25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模拟铁器文物在海水中局部腐蚀闭塞区的化学状态和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27-41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 | 第27-28页 |
·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28-29页 |
·腐蚀形貌和产物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模拟铁器文物局部腐蚀闭塞区化学状态的研究 | 第30-35页 |
·模拟铁器文物局部腐蚀闭塞区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35-37页 |
·闭塞区内试样腐蚀形貌和产物成分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模拟带锈铁器在海水介质中腐蚀行为研究 | 第41-58页 |
·引言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1-42页 |
·腐蚀形貌和产物相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 | 第43-47页 |
·带锈铸铁表面的物理模型 | 第47-52页 |
·腐蚀形貌和产物相分析 | 第52-56页 |
·腐蚀产物相的特征及形成过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带锈铁器在干、湿大气环境中腐蚀机理研究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与试样的制备 | 第58页 |
·试样表面宏观形貌观察 | 第58-59页 |
·试样横截面微观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 | 第59页 |
·激光拉曼光谱测试 | 第59页 |
·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试样表面宏观形貌观察 | 第59-60页 |
·试样横截面微观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 | 第60-61页 |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61-62页 |
·腐蚀产物XRD结果分析 | 第62页 |
·带锈铁器在干、湿大气环境中腐蚀及其机理研究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模拟铁器文物脱氯技术的闭塞电池研究 | 第67-80页 |
·引言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0页 |
·脱氯实验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研究 | 第67-69页 |
·电化学脱氯过程闭塞区内电化学状态的研究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8页 |
·脱氯实验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研究 | 第70-75页 |
·电化学脱氯过程闭塞区内电化学状态的研究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模拟铁器文物脱氯技术的实验室研究 | 第80-97页 |
·引言 | 第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2页 |
·实验条件 | 第80-81页 |
·脱氯技术的研究 | 第81页 |
·脱氯实验后试样相分析及微观形貌观察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6页 |
·脱氯技术的实验室研究 | 第82-93页 |
·脱氯实验后试样相分析及微观形貌观察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铁器文物恒电流脱氯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97-107页 |
·引言 | 第97页 |
·腐蚀产物中氯离子存在形式 | 第97-98页 |
·恒电流脱氯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98-106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98-99页 |
·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99-100页 |
·数学模型的计算 | 第100-101页 |
·数学模型中的有关参数 | 第101-102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102-103页 |
·恒电流脱氯过程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总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附录 | 第11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