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医疗过失民事责任

导论 医患关系中的斯芬达克思之迷第1-32页
第一章 医患关系论第32-51页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论第32-33页
  一、医患关系的含义第32页
  二、医患关系的法律分类第32-33页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行为基础第33-38页
  一、医疗行为的伦理性第33-35页
  二、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第35-36页
  三、医疗行为的专业性第36-37页
  四、医疗行为过程的独特性第37-38页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伦理基础第38-51页
  一、医疗伦理概论第38-41页
  二、“专制主义”的医疗伦理范式第41-45页
   (一) 中国传统医疗伦理第41-42页
   (二) 西方传统医疗伦理第42-44页
   (三) 传统医疗伦理的专制主义特色第44-45页
  三、“患者中心主义”的医疗伦理范式第45-47页
  四、“患者权利托付”的医疗伦理范式第47-49页
  五、现实伦理范式的基本要求第49-51页
第四节 医患关系的法律基础第51-63页
 一、医患关系的意定基础第51-56页
  (一) 医疗合同的界定第51-52页
  (二) 医疗合同的主体第52-54页
  (三) 医疗合同的订立第54-55页
  (四) 医疗合同的内容第55-56页
 二、医患关系的法定基础第56-58页
  (一) 医患关系权利义务的法律强制性第56页
  (二) 医疗民事责任与侵权法第56-58页
 三、医患关系的信赖基础第58-60页
  (一) 作为信赖关系的医患关系第58-59页
  (二) 信赖义务第59-60页
 四、医患关系与消费关系第60-63页
第二章 医疗过失民事责任制度的演进第63-86页
 第一节 医疗过失民事责任的扩张第63-73页
  一、责任性质的变化第63-66页
   (一) 英美法系: 从契约责任到侵权责任第63-65页
   (二) 大陆法系: 从侵权责任到契约责任第65-66页
  二、注意义务标准的提升第66-68页
  三、证明规则的变化第68-69页
  四、责任主体的扩展第69-72页
  五、医方义务的增加第72页
  六、归责原则的变化第72-73页
  七、其他变化第73页
 第二节 对医疗过失民事责任扩展的反思第73-86页
  一、医疗过失民事责任的扩展与医疗过失危机第73-75页
  二、医疗过失民事责任的经济分析第75-79页
   (一) 医疗过失民事责任的激励分析第75-77页
   (二) 扩展责任的经济局限第77页
   (三) 信息成本理论第77-79页
  三、医疗过失责任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第79-86页
   (一) 社会保险,还是侵权法?第79-80页
   (二) 医疗过失责任与责任保险第80-82页
   (三) 社会保障体制中的医疗过失责任法第82-83页
   (四) 理性选择: 来自德国理论探索的启示第83-86页
第三章 医疗过失论第86-120页
 第一节 医疗过失概论第86-92页
  一、医疗过失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中的医疗过失第86-88页
  二、医疗过失及相关概念第88-92页
   (一) 医疗过失第88-89页
   (二) 医疗行为第89-90页
   (三) 医疗事故第90-91页
   (四) 医疗差错第91页
   (五) 医疗意外第91-92页
   (六) 医疗纠纷第92页
 第二节 医疗注意义务第92-103页
  一、医疗注意义务概论第93-95页
   (一) 医生的善良管理人注意第93页
   (二) 最善的注意义务第93-94页
   (三) 医疗注意义务的类型第94页
   (四) 医疗注意义务的特殊性第94-95页
  二、技术性、伦理性及组织性注意义务第95-96页
   (一) 技术性注意义务第95页
   (二) 伦理性注意义务第95-96页
   (三) 组织性注意义务第96页
  三、一般性和特殊性注意义务第96-101页
   (一) 一般性注意义务第96-98页
   (二) 特殊性注意义务第98-101页
  四、医疗注意义务的渊源第101-103页
 第三节 医疗过失的判断第103-120页
  一、医疗过失判断与医疗常规第103-109页
   (一) 使用医疗常规判断医疗过失的必要性第103-108页
   (二) 使用医疗常规的局限性第108-109页
  二、医疗过失判断还需要考虑的其他主要因素第109-115页
   (一) 医疗水准第109-111页
   (二) 医疗环境第111-112页
   (三) 医生的个体因素第112-114页
   (四) 医疗上的紧急因素第114-115页
   (五) “容许性危险”法则第115页
  三、医疗过失判断的证明责任第115-120页
   (一) 证明责任分配模式第115-117页
   (二) 医疗过失鉴定与专家证据第117-118页
   (三) 专家证据的局限及其修正探索第118-120页
第四章 医疗过失民事责任范围的确定第120-137页
 第一节 医疗损害第120-126页
  一、医疗损害基本分类第120-122页
   (一) 对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的损害第120-121页
   (二) 对患者损害和对患者家属的损害第121页
   (三) 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第121-122页
   (四) 积极的损害和消极的损害第122页
  二、医疗过失损害的具体构成第122-124页
   (一) 造成患者残疾、功能障碍以及其他明显人身损害的情况第122-123页
   (二) 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第123-124页
  三、判断医疗损害的基本因素第124-126页
 第二节 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第126-133页
  一、医疗损害因果关系概论第126-128页
  二、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的考虑因素第128-131页
  三、医疗损害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第131-133页
 第三节 医疗过失损害赔偿第133-137页
  一、医疗过失损害的概念第133-134页
  二、医疗过失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第134-135页
  三、过失相抵原则第135-136页
  四、发生概率与赔偿比例的考虑第136-137页
第五章 告知同意义务与医疗过失责任第137-157页
 第一节 告知同意义务的基本理论第137-146页
  一、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产生第137-139页
  二、知情同意权在各国的司法实践第139-141页
  三、知情同意权的哲学基础第141-145页
  四、知情同意权的性质第145-146页
 第二节 告知同意义务的制度设计第146-157页
  一、医方说明义务第146-153页
   (一) 说明义务的主体第147页
   (二) 说明义务的标准第147-151页
   (三) 说明义务的程度要求第151-152页
   (四) 说明的例外第152-153页
  二、患方同意权第153-156页
   (一) 同意的能力第153-154页
   (二) 同意形式第154-155页
   (三) 同意范围第155-156页
   (四) 患者同意权与家属同意权的分配第156页
  三、知情同意权的法律效力第156-157页
   (一) 取得患者同意的效力第157页
   (二) 没有征求患者同意的责任第157页
第六章 我国医疗过失责任制度的完善第157-174页
 第一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步第158-165页
  一、医疗事故界定的科学化第158-162页
   (一) 《条例》从正面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第158-161页
   (二) 明确了医疗事故的除外规定第161-162页
  二、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第162-163页
   (一) 新增了医疗事故赔偿章节第162页
   (二) 扩大了赔偿范围第162页
   (三) 提高了赔偿标准第162-163页
  三、增加了患者的知情权第163-164页
  四、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化第164-165页
   (一) 完善了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第164页
   (二) 完善了投诉处理机制第164-165页
   (三) 规定了证据资料的保全机制第165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医疗过失责任制度的一些建议第165-174页
  一、尽快从医疗事故立法转移到医疗过失立法第165-166页
  二、尽快从行政法规层次提升到特别法高度第166-167页
  三、对未来《医疗过失法》的粗略思考第167-174页
   (一) 立法精神第167页
   (二) 基本内容第167-168页
   (三) 关于医疗过失民事责任的构成第168-170页
   (四) 关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第170-172页
   (五) 关于医疗过失鉴定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78页
 一、中文资料第174-176页
 二、外文资料第176-178页
后记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下一篇:鸡源抗禽流感病毒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