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模糊控制第9-11页
  1.2.1 模糊模糊控制的优点第9-10页
  1.2.2 模糊模糊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0-11页
 1.3 模糊 PID控制第11-12页
 1.4 Smith预估控制及改进算法第12-13页
 1.5 模糊 Smith智能控制方法第13页
 1.6 模糊控制器实现方法的选择第13-14页
 1.7 本文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模糊控制系统第16-27页
 2.1 模糊数学理论概述第16-18页
  2.1.1 模糊集合第16-17页
  2.1.2 模糊算子第17页
  2.1.3 模糊关系第17-18页
  2.1.4 模糊推理第18页
 2.2 模糊控制系统第18-27页
  2.2.1 模糊控制的起源第18-19页
  2.2.2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第19页
  2.2.3 模糊控制器第19-21页
  2.2.4 模糊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第21-26页
  2.2.5 模糊控制的发展前景与问题第26-27页
第3章 模糊 Smith智能控制方法第27-46页
 3.1 PID控制理论第27-30页
  3.1.1 PID控制基本原理第27-29页
  3.1.2 PID局限及解决办法第29-30页
 3.2 模糊参数自整定 PID第30-33页
  3.2.1 控制器系统结构第30-31页
  3.2.2 模糊 PID控制器设计第31-33页
 3.3 纯滞后系统的 Smith预估控制第33-36页
  3.3.1 Smith预估控制概述及其补偿原理第34-35页
  3.3.2 改进的Smith预估器第35-36页
 3.4 模糊 Smith智能控制方法第36-45页
  3.4.1 滤波时间常数t_f的整定规则第37-44页
  3.4.2 模糊自适应机构的设计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系统建模与算法仿真第46-57页
 4.1 控制对象简介第46页
 4.2 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46-49页
  4.2.1 模型参数理论分析第47-48页
  4.2.2 温度箱的模型与参数的初整定第48-49页
 4.3 MATLAB算法仿真比较第49-55页
  4.3.1 常规 PID与模糊 PID算法比较第49-52页
  4.3.2 Smith预估控制与模糊自适应 Smith控制的仿真比较第52-54页
  4.3.3 模糊 Smith智能控制算法的仿真第54-55页
 4.4 仿真结果分析第55-57页
第5章 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第57-74页
 5.1 总体设计思想第57页
 5.2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第57-65页
  5.2.1 AT89C52单片机简介第57-58页
  5.2.2 数据采集的输入通道电路第58-60页
  5.2.3 控制命令的输入通道第60-61页
  5.2.4 LED数码显示电路第61-62页
  5.2.5 控制输出电路第62-63页
  5.2.6 单片机与 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接口电路第63-64页
  5.2.7 看门狗电路第64页
  5.2.8 报警电路第64-65页
 5.3 软件设计第65-72页
  5.3.1 单片机软件设计第65页
  5.3.2 控制算法实现第65-66页
  5.3.3 PWM算法第66-67页
  5.3.4 A/D转换第67-69页
  5.3.5 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软件设计第69页
  5.3.6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69-72页
 5.4 抗干扰设计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列化厚膜PTC热敏电阻浆料的研制
下一篇: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