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学习环境研究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学习环境对于培训的意义 | 第8-10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四、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高校教师培训特点分析 | 第13-20页 |
第一节 高校教师群体特征 | 第13-17页 |
一、作为成人的一般特征 | 第13-14页 |
二、作为成人的学习特征 | 第14-16页 |
三、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 第16页 |
四、高校教师文化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高校教师培训特点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哲学基础—波兰尼默会认识论 | 第20-23页 |
一、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观及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二、默会知识观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第23-29页 |
一、认知灵活性理论 | 第23-25页 |
二、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 | 第25-29页 |
第四章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框架 | 第29-50页 |
第一节 关于学习环境设计 | 第29-31页 |
一、乔纳森的CLEs模型 | 第29-30页 |
二、学习环境的四种视角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本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 | 第31-45页 |
一、问题/项目 | 第31-33页 |
二、案例 | 第33页 |
三、工具与资源 | 第33-36页 |
四、支架 | 第36-37页 |
五、学习共同体—“教师共同体” | 第37-41页 |
六、评价 | 第41-44页 |
七、学习文化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学习环境模型与学习环境创设 | 第45-50页 |
一、学习环境模型 | 第46页 |
二、学习环境的创设 | 第46-5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