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5页 |
·水环境污染问题 | 第9页 |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 第9-10页 |
·全国污水排放状况 | 第9页 |
·我国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9-10页 |
·水污染控制规划 | 第10-11页 |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特征 | 第10页 |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原则 | 第10-11页 |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与手段 | 第11页 |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分类 | 第11页 |
·研究项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太子河鞍山段水质的现状与评价 | 第15-29页 |
·水质现状监测 | 第15-16页 |
·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 第16-18页 |
·改进 BP 网络-隶属度串联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 第18-24页 |
·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水质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18页 |
·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结合方式 | 第18-19页 |
·改进 BP 网络-隶属度串联模型 | 第19-24页 |
·BP (Back-propagation)网络基本原理 | 第19页 |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 第19-20页 |
·BP 网络的前馈计算 | 第20页 |
·BP 网络调整权值的规则 | 第20-22页 |
·BP 算法的步骤 | 第22页 |
·BP 算法的缺点 | 第22-23页 |
·BP 算法的改进 | 第23页 |
·隶属度函数 | 第23页 |
·改进 BP 网络-隶属度串联模型流程 | 第23-24页 |
·改进 BP 网络-隶属度串联模型的太子河鞍山段水质评价 | 第24-29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4-25页 |
·现状评价 | 第25-29页 |
3 建立太子河鞍山段水质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29-49页 |
·河流水质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物理过程 | 第29页 |
·生化过程 | 第29-30页 |
·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 第30页 |
·BOD-DO 水质模型 | 第30-36页 |
·S-P 方程第一代模型 | 第30-31页 |
·溶解氧变化的机理 | 第31-32页 |
·S-P 方程第二代模型 | 第32-36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36-40页 |
·太子河鞍山段 BOD-DO 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37页 |
·太子河鞍山段 BOD-DO 水质模型参数估计 | 第37-40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估值 | 第38-39页 |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参数估值 | 第39-40页 |
·太子河鞍山段河流水质模拟 | 第40-49页 |
·一维多河段水质模型 | 第40-45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质模拟 | 第45-46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质预测 | 第46-49页 |
4 太子河鞍山段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 第49-56页 |
·水污染控制系统的费用构成及性质 | 第49-50页 |
·水污染控制系统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方法 | 第51-52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排放口最优化处理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参数确定 | 第53页 |
·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模型求解 | 第54-55页 |
·解的讨论 | 第55-56页 |
5 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 | 第56-73页 |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 第56-57页 |
·环境信息 | 第56页 |
·环境信息系统 | 第56页 |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 第56-57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 | 第57-67页 |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介绍 | 第58-67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网络系统 | 第67-73页 |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太子河鞍山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网络系统介绍 | 第68-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