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个性·文学性--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部分 中学作文教学的模式化 | 第8-14页 |
一、 中学作文的教学模式 | 第8-12页 |
(一) 作文教学的不延续性 | 第9-10页 |
(二) 作文教学的板块化 | 第10-11页 |
1 、 作文的主题立意 | 第10-11页 |
2 、 作文的选材范围 | 第11页 |
3 、 作文的语言特点 | 第11页 |
4 、 作文的篇章结构 | 第11页 |
(三) 作文文体的单一性 | 第11-12页 |
二、 中学作文的心理模式 | 第12-14页 |
(一) 教师的评价心理 | 第12-13页 |
(二) 学生的写作心理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中学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 第14-26页 |
一、 作文个性化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二、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 第15-23页 |
(一) 随意教育 | 第15-16页 |
(二) 积累教育 | 第16-19页 |
(三) 发现教育 | 第19-20页 |
(四) 鉴赏教育 | 第20-21页 |
(五) 成功教育 | 第21页 |
(六) 愉快教育 | 第21-22页 |
(七) 创新教育 | 第22-23页 |
三、 写作练习中展现学生的个性 | 第23-26页 |
第三部分 中学作文教学的文学性 | 第26-38页 |
一、 作文文学性的发展趋势 | 第26-29页 |
二、 作文教学的多样性 | 第29-31页 |
三、 文学性作文的写作 | 第31-38页 |
(一) 多样化写作 | 第32-35页 |
(二) 想像性写作 | 第35-36页 |
(三) 情感性写作 | 第36-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