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 除磷效果及污泥特性的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前言第12-20页
   ·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水资源短缺第12页
     ·水污染第12-13页
     ·用水的极大浪费第13页
   ·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及分类特性第13-14页
   ·氮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第14-17页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第17-18页
   ·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第18-20页
     ·废水资源化第18页
     ·大力发展并推广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第18-19页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节约用水第19-20页
2 当代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原理及其新发展第20-42页
   ·生物脱氮原理第20-25页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第20-22页
     ·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的新发展第22-25页
   ·生物除磷第25-32页
     ·生物除磷机理概述第25-26页
     ·聚磷微生物及其作用特性第26-27页
     ·磷的厌氧释放第27-29页
     ·磷的好氧吸收第29页
     ·生物除磷数学关系第29页
     ·生物除磷发展新动向第29-32页
   ·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第32-34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第34-36页
     ·A/O工艺系列第34-35页
     ·Phoredox(Bardenpho)工艺系列第35页
     ·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系列第35-36页
     ·氧化沟工艺系列第36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第36-40页
     ·泥龄的矛盾第36-37页
     ·碳源需求问题第37页
     ·反应技术的制约第37-40页
   ·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40-42页
     ·课题的提出第40页
     ·研究目的第40页
     ·研究内容第40-42页
3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研究第42-58页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系统工艺第42-47页
     ·螺旋升流式脱氮除磷系统试验装置第42-43页
     ·试验水质及分析方法第43页
     ·试验运行效果统计分析第43-44页
     ·分析与讨论第44-47页
   ·SUFR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因素第47-55页
     ·泥龄SRT对SUFR脱氮除磷的影响第48-50页
     ·污泥负荷F/M对SUFR脱氮除磷的影响第50-51页
     ·DO对SUFR脱氮除磷的影响第51-52页
     ·曝气比对SUFR脱氮除磷的影响第52-53页
     ·NH3/COD对SUFR氮除磷的影响第53-54页
     ·SUFR沿纵向轴方向的PO3-P及COD、NH3的分布第54-55页
   ·本章小节第55-58页
4 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污泥特性的研究第58-68页
   ·试验方法第58页
   ·测试方法第58页
   ·试验结果第58-6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1-67页
     ·污泥的外观结构和生物相第61页
     ·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污泥的吸附性能第61-62页
     ·污泥负荷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污泥的SV、SVI及MLSS第63页
     ·SUFR脱氮除磷系统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第63-64页
     ·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活性污泥耗氧呼吸速率SOUR第64-65页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第65-66页
     ·耗氧呼吸速率SOUR和脱氢酶活性及其相互关系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SUFR脱氮除磷系统工艺中颗粒污泥的研究第68-82页
   ·有关颗粒污泥的理论第68-74页
   ·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的颗粒污泥研究第74-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6 SUFR脱氮除磷系统工艺中的微型动物第82-92页
   ·试验方法第82页
   ·试验结果第82-92页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第83-88页
     ·后生动物第88-89页
     ·管理中使用的指标生物第89-92页
7 SUFR脱氮除磷系统工艺的数学模型第92-100页
   ·与模型有关的假设和限制第92页
   ·SUFR脱氮除磷系统工艺动力学模式第92-98页
     ·厌氧反应器单元快速去除COD动力学模式第92-94页
     ·厌氧反应器单元厌氧释磷动力学模式第94-96页
     ·好氧反应器单元动力学模式第96-98页
   ·动力学模式预测与评价第98-100页
8 结论和建议第100-104页
   ·结论第100-101页
   ·建议第101-104页
致    谢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模式·个性·文学性--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