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抗震性能及两种减震措施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桥梁抗震计算理论发展概述 | 第11-15页 |
·静力法 | 第12页 |
·动力法-反应谱理论 | 第12-13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13-14页 |
·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 | 第14-15页 |
·大跨度桥梁减隔震措施 | 第15-17页 |
·桥梁隔震技术 | 第16页 |
·桥梁减震技术 | 第16-17页 |
·大跨度桥梁抗震计算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地震动输入问题 | 第17-18页 |
·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8-20页 |
·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MIDAS 介绍 | 第22页 |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大跨度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4-36页 |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的工程概况 | 第24-25页 |
·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2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大跨度斜拉桥反应谱分析 | 第38-57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地震反应谱理论 | 第39-47页 |
·反应谱定义 | 第39-41页 |
·规范反应谱 | 第41-42页 |
·反应谱组合方法 | 第42页 |
·多维地震动输入下的振型组合方法 | 第42-44页 |
·大跨度桥梁的反应谱方法 | 第44-46页 |
·非弹性反应谱 | 第46-47页 |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反应谱分析 | 第47-49页 |
·设防标准 | 第47页 |
·场地反应谱 | 第47-49页 |
·反应谱计算结果 | 第49-56页 |
·全桥恒载应力状况 | 第49-52页 |
·反应谱计算 | 第52-56页 |
·反应谱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第4章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57-75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人工地震波合成的方法和原理 | 第58-61页 |
·人工地震波合成方法综述 | 第58页 |
·三角级数模型 | 第58-60页 |
·人工合成地震波 | 第60-61页 |
·桥梁时程分析基本理论 | 第61-64页 |
·刚性基础一致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动方程 | 第61-62页 |
·刚性基础非一致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动方程 | 第62-63页 |
·正交阻尼矩阵 | 第63页 |
·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63-64页 |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64-73页 |
·竖向地震影响 | 第65页 |
·行波效应影响 | 第65-66页 |
·对比结论 | 第66页 |
·时程分析结果 | 第66-73页 |
·时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计算结果对比 | 第7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第5章 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减震分析 | 第75-92页 |
·引言 | 第75页 |
·地震位移控制的机理和方法 | 第75-78页 |
·塔、梁连接装置选择 | 第76-77页 |
·塔、梁连接装置的参数选择 | 第77-78页 |
·大跨度斜拉桥结构的减震设计 | 第78-92页 |
·减震装置的模拟 | 第78-81页 |
·减震装置布置位置优化设计 | 第81页 |
·参数优化设计 | 第81-91页 |
·两类连接装置减震效果比较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8-99页 |
一、论文发表情况 | 第98页 |
二、科研参与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