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已有的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2章 产业共性技术基本问题与合作研发 | 第20-37页 |
| ·产业共性技术的基本问题 | 第20-23页 |
| ·产业共性技术的内涵 | 第20页 |
| ·产业共性技术的地位 | 第20-21页 |
| ·产业共性技术的特性 | 第21-23页 |
|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双重失灵 | 第23-25页 |
| ·市场失灵与组织失灵 | 第23-24页 |
|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双失灵现象 | 第24-25页 |
| ·我国科研院所转制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影响 | 第25-27页 |
| ·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解析 | 第27-37页 |
| ·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组织溯源 | 第27-29页 |
| ·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产业技术联盟 | 第29-33页 |
|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合作联盟—研发联合体 | 第33-37页 |
| 第3章 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的主要机制 | 第37-47页 |
| ·合作研发的投资机制 | 第37-38页 |
| ·合作研发的保障机制 | 第38-43页 |
| ·合作研发的管理机制 | 第38-40页 |
| ·合作研发的强化机制 | 第40-43页 |
| ·合作研发的知识共享机制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国内案例研究—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第47-52页 |
| ·联盟成立的背景与目的 | 第47-49页 |
| ·联盟的运行机制 | 第49-51页 |
| ·联盟的投资机制 | 第49页 |
| ·联盟的组织管理机制 | 第49-50页 |
| ·联盟的知识共享机制 | 第50-51页 |
| ·案例分析总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