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工程地质分区及基础事故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立题背景 | 第9页 |
·常用工程勘探方法 | 第9-10页 |
·地基工程地质评价常用模型 | 第10-13页 |
·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 | 第11页 |
·多因素加权法 | 第11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11页 |
·判别分析法 | 第11-12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12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12-13页 |
·灰色系统分析 | 第13页 |
·神经网络理论 | 第13页 |
·校区地质工程勘察现状 | 第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南湖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31页 |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 第15页 |
·典型柱状图 | 第15-18页 |
·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第18-22页 |
·南湖校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5页 |
·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 第22-23页 |
·水文地质对建筑的影响 | 第23-25页 |
·南湖校区工程地质剖面图 | 第25-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探讨校区地质分区的可能 | 第31-43页 |
·地基工程地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地基工程地质评价程序 | 第32-33页 |
·地基工程地质分区 | 第33-34页 |
·岩土地基工程地质定性分区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不同岩土地基工程地质定性分区 | 第34页 |
·岩土地基工程地质定量分区 | 第34页 |
·南湖校区地质分区 | 第34-42页 |
·地基工程地质分区的原则 | 第34页 |
·地基工程地质评价模型 | 第34-35页 |
·地基工程地质分区 | 第35-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南湖校区建筑基础 | 第43-48页 |
·校区建筑已采用的基础型式变革与特点 | 第43页 |
·校区常用的几种基础型式评价分析 | 第43-46页 |
·对南湖校区基础型式的建议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校区基础事故分析 | 第48-59页 |
·基础事故的类型 | 第48-49页 |
·基础事故的工程实例 | 第49-51页 |
·校区基础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 第51-55页 |
·岩土工程勘察方面造成事故 | 第51-52页 |
·设计不当造成的地基工程事故 | 第52-53页 |
·高层建筑的后浇带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 第53页 |
·高层建筑筏基内筒形式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 第53页 |
·材料及配件造成的地基工程事故 | 第53-54页 |
·使用不当造成的地基工程事故 | 第54-55页 |
·影响基础工程质量的相关问题 | 第55-58页 |
·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的地基工程事故 | 第55-56页 |
·冬期施工的薄弱环节及相应措施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