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信息犯罪的基本界定 | 第9-39页 |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犯罪 | 第9-17页 |
一、什么是信息 | 第9-11页 |
二、刑法学视野中的信息 | 第11-14页 |
三、信息社会与信息犯罪 | 第14-17页 |
第二节 信息犯罪与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 | 第17-33页 |
一、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 | 第17-19页 |
二、信息犯罪与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的罪名辨析 | 第19-22页 |
三、信息犯罪的基本分类 | 第22-33页 |
第三节 信息犯罪与传统犯罪的一般区别 | 第33-39页 |
一、信息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差异 | 第33-34页 |
二、信息犯罪的特征 | 第34-39页 |
第二章 信息犯罪的空间——信息域 | 第39-75页 |
第一节 信息域的生成——从理论、科幻到现实 | 第39-45页 |
一、建构信息域的理论依据 | 第39-42页 |
二、从科学幻想到数字世界——信息域的生成 | 第42-44页 |
三、《数字化生存》与信息社会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信息空间的构成 | 第45-64页 |
一、信息域的基本构成元素——信息 | 第46-49页 |
二、信息域信息生成、流转的基本原理 | 第49-58页 |
三、信息域的空间桥梁——信道 | 第58-64页 |
第三节 信息域——一个独特的法域 | 第64-75页 |
一、信息域的特征及其对传统刑法理论的挑战 | 第64-68页 |
二、信息法域与刑法的空间效力 | 第68-70页 |
三、信息法域刑事管辖权的确立 | 第70-75页 |
第三章 信息犯罪的客体——信息法益 | 第75-103页 |
第一节 信息社会语境下的法益理论 | 第75-83页 |
一、法益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 第75-77页 |
二、信息社会语境下法益的界定 | 第77-83页 |
第二节 作为信息犯罪客体的信息法益 | 第83-103页 |
一、信息法益的概念 | 第83-85页 |
二、信息法益的基本分类 | 第85-92页 |
三、信息犯罪的本质 | 第92页 |
四、虚拟财产—特殊的信息法益 | 第92-103页 |
第四章 信息犯罪的基本构成 | 第103-127页 |
第一节 信息犯罪行为 | 第103-109页 |
一、有关行为的学说 | 第103-105页 |
二、信息行为的属性 | 第105-107页 |
三、信息犯罪行为的特征 | 第107-109页 |
第二节 信息犯罪的结果 | 第109-116页 |
一、刑法中的犯罪结果 | 第109-110页 |
二、信息犯罪结果的定义及构成 | 第110-111页 |
三、信息犯罪结果的基本特征 | 第111-113页 |
四、信息犯罪结果的刑法学评价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信息犯罪的特殊构成要件——技术可能性 | 第116-127页 |
一、传统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 | 第116-117页 |
二、信息社会语境下的期待可能性理论——技术可能性 | 第117-122页 |
三、作为信息犯罪构成要件的技术可能性 | 第122-127页 |
第五章 信息犯罪的共同犯罪研究 | 第127-149页 |
第一节 信息共同犯罪的基本构成 | 第127-135页 |
一、关于共同犯罪主体 | 第127-128页 |
二、关于共同犯罪的故意 | 第128-130页 |
三、关于共同的犯罪行为 | 第130-135页 |
第二节 信息犯罪的片面共犯 | 第135-140页 |
一、片面共犯理论存在的依据 | 第136-139页 |
二、信息犯罪领域片面共犯成立的范围 | 第139-140页 |
第三节 信息犯罪的聚众犯 | 第140-149页 |
一、信息域的聚众性犯罪的定义 | 第141-142页 |
二、信息域的聚众性犯罪的特征 | 第142-145页 |
三、信息域聚众性犯罪的倡议者在共同犯罪中的法律定位 | 第145-149页 |
结论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5-156页 |
后记 | 第156-157页 |
论文摘要 | 第157-159页 |
ABSTRACT | 第159-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