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 第9-10页 |
|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 第9页 |
| ·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 | 第9-10页 |
| ·我国的富营养化现状 | 第10页 |
| ·常用脱氮技术 | 第10-13页 |
| ·物理化学法 | 第10-12页 |
| ·生物法 | 第12-13页 |
|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提出 | 第13-16页 |
| ·宏观环境理论 | 第13-14页 |
| ·微环境理论 | 第14页 |
| ·微生物学理论 | 第14-15页 |
|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SN-D) | 第16-17页 |
| ·沸石的性质及在脱氮技术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沸石吸附-生物再生脱氮理论 | 第19-20页 |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 第24页 |
|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页 |
| ·硝化菌的液体培养基的配制(g·L~(-1)) | 第24页 |
| ·反硝化菌的液体培养基的配制(g·L~(-1)) | 第24页 |
| ·生长曲线及底物降解曲线的测定 | 第24-25页 |
| ·沸石的性质 | 第25页 |
| ·固定化方法 | 第25页 |
| ·静态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 | 第26页 |
| ·吸附动力学拟合 | 第26-27页 |
| ·动态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27页 |
| ·指标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同步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的培养 | 第29-38页 |
| ·同步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29-31页 |
| ·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实验 | 第31-34页 |
| ·pH 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 第31页 |
| ·曝气时间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 ·C/N 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硝化、反硝化菌的生长曲线及底物降解实验 | 第34-38页 |
| ·不同接种量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曲线 | 第34-35页 |
| ·硝化菌、反硝化菌的生长与底物的降解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脱氮静态实验 | 第38-44页 |
| ·不同粒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8-40页 |
| ·低浓度(137mg·L~(-1))下不同粒径沸石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8-39页 |
| ·高浓度(1038mg·L~(-1))的不同粒径沸石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9-40页 |
| ·不同粒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0-41页 |
| ·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静态吸附 | 第41-44页 |
| ·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 | 第41-43页 |
| ·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动态实验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摘要 | 第52-54页 |
| ABSTRACT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