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 第1-78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17页 |
1. 前言 | 第17-32页 |
·植物的抗逆性与抗逆机制 | 第17-22页 |
·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 | 第17-18页 |
·抗氧化防御系统 | 第18页 |
·转录因子 | 第18-19页 |
·胁迫相关蛋白 | 第19-20页 |
·信号转导调节 | 第20-22页 |
·棉花的抗逆研究 | 第22-25页 |
·棉花的抗盐研究 | 第23-25页 |
·棉花的抗干旱和抗低温研究 | 第25页 |
·植物环化核苷酸调节的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植物CNGC 的分子结构 | 第26-27页 |
·植物 CNGC 家族的种类与分布 | 第27-28页 |
·植物CNGC 可能的作用机制 | 第28-29页 |
·植物CNGC 的主要功能 | 第29-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9页 |
·材料 | 第32-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32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32页 |
·其他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引物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49页 |
·RNA 的提取 | 第34-36页 |
·利用RNeasy Plant Mini Kit 提取总RNA | 第34页 |
·利用TRIZOL 试剂盒提取RNA | 第34页 |
·CTAB 法提取植物总RNA | 第34-36页 |
·RNA 的纯化 | 第36页 |
·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36页 |
·双链cDNA 的合成 | 第36-37页 |
·DNA 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37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 | 第37-38页 |
·大肠杆菌细胞的转化 | 第38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38-39页 |
·凝胶电泳中DNA 片段的回收 | 第39-40页 |
·序列测定 | 第40页 |
·GhCNGC2 cDNA 全长的获得 | 第40-42页 |
·5’RACE PCR 获得 5’端序列 | 第40页 |
·3’RACE PCR 获得 3’端序列 | 第40-41页 |
·GhCNGC2 cDNA 全长的获得 | 第41-42页 |
·Northern 杂交 | 第42-43页 |
·RNA 提取及电泳 | 第42页 |
·转膜与烘膜 | 第42页 |
·探针合成 | 第42-43页 |
·预杂交及杂交 | 第43页 |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酵母转化 | 第43-45页 |
·试剂配制 | 第43-44页 |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乙酸锂转化 | 第44-45页 |
·酵母互补实验 | 第45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拟南芥转化 | 第45-47页 |
·植物正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46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 第46页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46页 |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第46-47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47页 |
·离子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拟南芥种子萌发实验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4页 |
·棉花环化核苷酸调节的离子通道基因GhCNGC2的获得与序列分析 | 第49-55页 |
·GhCNGC2 中间片段的获得 | 第49页 |
·GhCNGC2 5’端片段的分离 | 第49-50页 |
·GhCNGC2 3’端片段的分离 | 第50页 |
·GhCNGC2 全长的分离 | 第50页 |
·GhCNGC2 的序列分析 | 第50-55页 |
·棉花GhCNGC2 的功能鉴定 | 第55-64页 |
·棉花GhCNGC2 的表达分析 | 第55-56页 |
·棉花GhCNGC2 基因在酵母突变体中的表达 | 第56-59页 |
·GhCNGC2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超表达及转基因拟南芥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59-61页 |
·超表达GhCNGC2 及其缺失片段对转基因拟南芥在萌发阶段胁迫抗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4. 讨论 | 第64-68页 |
·GhCNGC2 编码一种环化核苷酸调节的离子通道 | 第64-65页 |
·全长GhCNGC2 在酵母与拟南芥中的功能差异 | 第65页 |
·转基因拟南芥提高胁迫抗性可能的机制 | 第65-66页 |
·CNGC 家族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 第66-68页 |
5. 结论 | 第68-6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第二部分 | 第78-119页 |
中文摘要 | 第78-79页 |
英文摘要 | 第79-81页 |
1. 前言 | 第81-90页 |
·真菌 | 第81-83页 |
·真菌研究方法概述 | 第81页 |
·海洋真菌 | 第81-83页 |
·海洋真菌的定义 | 第82页 |
·海洋真菌的分布、分类及多样性 | 第82页 |
·海洋真菌的附着基质 | 第82-83页 |
·海洋真菌的研究意义 | 第83页 |
·海洋海绵与共附生微生物 | 第83-86页 |
·海洋海绵 | 第84页 |
·海洋海绵的共附生微生物及其多样性 | 第84-85页 |
·共附生微生物对海洋海绵的生物学意义 | 第85-86页 |
·海洋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第86-88页 |
·构建克隆文库法 | 第87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 | 第87-88页 |
·入侵型海绵在夏威夷瓦胡岛 Kaneohe 海湾的生长及危害 | 第88-89页 |
·入侵型海绵在夏威夷瓦胡岛Kaneohe 海湾的生长 | 第88-89页 |
·入侵型海绵对夏威夷瓦胡岛Kaneohe 海湾造成的生态危害 | 第8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9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0-99页 |
·材料 | 第90-91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90页 |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 | 第90页 |
·实验引物 | 第90页 |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 第90-91页 |
·实验方法 | 第91-99页 |
·海绵样品的处理 | 第91页 |
·海水样品的处理 | 第91页 |
·海绵组织和海水滤膜总 DNA 的提取 | 第91-92页 |
·本研究所用的PCR 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92页 |
·凝胶中DNA 片段的回收 | 第92-93页 |
·PCR 产物的纯化 | 第93页 |
·DNA 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93-9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94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94-95页 |
·大肠杆菌质粒DNA 的提取 | 第95-96页 |
·真菌rRNA 或ITS 克隆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第96页 |
·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分析 | 第96-98页 |
·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98-9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8页 |
·鉴定海洋海绵中真菌群落通用引物的可行性分析 | 第99-100页 |
·DGGE 分析海洋海绵中的真菌群落 | 第100-101页 |
·海洋海绵中真菌群落的序列分析 | 第101-103页 |
·海洋海绵中不可培养型真菌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103-108页 |
·担子菌门 | 第103页 |
·子囊菌门 | 第103-108页 |
4. 讨论 | 第108-112页 |
·鉴定真菌群落的引物的选择 | 第108-109页 |
·传统的真菌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比较 | 第109-110页 |
·海洋真菌与海绵真菌 | 第110-112页 |
5. 结论 | 第112-11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附录 | 第119-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