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一、引言 | 第10-12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11页 |
| (三)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 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 (一)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 1. 国际储备 | 第12页 |
| 2. 外汇储备 | 第12-13页 |
| 3. 外汇储备管理 | 第13页 |
| (二) 基本理论 | 第13-16页 |
| 1. 外汇市场的一般均衡 | 第13-14页 |
| 2. 蒙代尔-弗莱明(IS-LM-BP)模型 | 第14-16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1. 关于储备规模的研究 | 第16-19页 |
| 2. 过剩外汇储备成因的相关研究 | 第19页 |
| 3. 有关积极管理外汇储备策略方面的研究 | 第19-23页 |
| 三、中国过剩外汇储备的规模、成因及影响分析 | 第23-33页 |
| (一) 中国过剩外汇储备的规模分析 | 第23-26页 |
| 1. 2002-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分析 | 第23-25页 |
| 2. 2007年中国过剩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 | 第25-26页 |
| (二) 中国过剩外汇储备的成因分析 | 第26-29页 |
| 1. 资本项目方面 | 第26-28页 |
| 2. 经常项目方面 | 第28-29页 |
| 3. 其它体制和制度原因 | 第29页 |
| (三) 中国过剩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 | 第29-33页 |
| 1. 正面影响 | 第29-30页 |
| 2. 负面影响 | 第30-33页 |
| 四、过剩外汇储备管理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 第33-38页 |
| (一) 国际环境分析 | 第33-35页 |
| 1. 主权财富基金兴起 | 第33-34页 |
| 2. 美国经济疲弱 | 第34-35页 |
| (二) 国内环境分析 | 第35-36页 |
| 1. 宏观经济方面 | 第35-36页 |
| 2. 政策及措施方面 | 第36页 |
| (三) 环境因素分析及评价 | 第36-38页 |
| 1. 国际环境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 2. 国内环境因素分析 | 第37页 |
| 3. 综合评价 | 第37-38页 |
| 五、部分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管理实践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 第38-43页 |
| (一) 日本和台湾地区:鼓励资本输出与限制资本流入 | 第38-39页 |
| (二) 香港地区和韩国:外汇分层管理,内外部管理相结合 | 第39-41页 |
| (三) 挪威和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积极管理外汇储备 | 第41-43页 |
| 六、过剩外汇储备的管理分析 | 第43-54页 |
| (一) 过剩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 | 第43页 |
| (二)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分析 | 第43-48页 |
|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发展 | 第43-45页 |
| 2. 当前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 3. 对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 第45-48页 |
| (三) 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分析 | 第48-54页 |
| 1. 成立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意义 | 第48页 |
| 2. 定位、任务、目标 | 第48页 |
| 3. 中投公司的运作策略选择 | 第48-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