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稳定性对外显以及内隐攻击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 第7-30页 |
1、自尊概述 | 第7-10页 |
·自尊的定义 | 第7-8页 |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 第8页 |
·人类自尊的起源 | 第8-10页 |
2、自尊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3、自尊发展的心理机制 | 第11-14页 |
·社会比较 | 第12页 |
·自我增强 | 第12-13页 |
·自我保护 | 第13-14页 |
4、自尊的分类 | 第14-16页 |
·理想自尊和现实自尊 | 第14页 |
·内在自尊和外在自尊 | 第14-15页 |
·整体自尊和具体自尊 | 第15页 |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 | 第15-16页 |
5、自尊的稳定性 | 第16-18页 |
6、攻击性的社会认知研究 | 第18-20页 |
7、攻击性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外显攻击性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内隐攻击性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8、研究问题 | 第27-30页 |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证研究 | 第30-42页 |
(一) 实验一 | 第30-35页 |
1、实验目的和假设 | 第30页 |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实验假设 | 第30页 |
2、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实验对象 | 第3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程序 | 第31-32页 |
3、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4、分析与讨论 | 第34-35页 |
(二) 实验二 | 第35-42页 |
1、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35页 |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实验假设 | 第35页 |
2、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对象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程序 | 第36-37页 |
3、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4、分析与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总讨论 | 第42-48页 |
1、自尊与攻击性 | 第42页 |
2、传统观点及对其的反驳 | 第42-46页 |
3、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与展望 | 第46-48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6页 |
·未来研究与展望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总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一:集体纸笔测验问卷 | 第55-61页 |
附录二:计算机测验材料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