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本文所用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 第12-13页 |
2 植物器官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 第13-14页 |
3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 第14-17页 |
·植物胚状体发生 | 第14页 |
·胚状体产生需要的条件 | 第14-15页 |
·胚状体产生的方式 | 第15页 |
·直接从外植体上发生 | 第15页 |
·从游离的单细胞发生 | 第15页 |
·培养物先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 | 第15页 |
·植物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过程 | 第15-17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起动 | 第15-16页 |
·体细胞胚胎的增殖 | 第16页 |
·体细胞胚胎的成熟和萌发 | 第16页 |
·植株的再生和发育 | 第16-17页 |
4 植物花药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 第17-18页 |
5 植物远缘杂种胚营救 | 第18页 |
6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 第18-19页 |
7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第19-22页 |
·苗木的快速繁殖与脱毒培育 | 第19页 |
·新品种培育 | 第19-20页 |
·种质资源保存 | 第20页 |
·次生代谢物的生产 | 第20-21页 |
·在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芝麻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1 芝麻器官发生诱导与植株再生 | 第22页 |
2.芝麻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 | 第22-23页 |
3.芝麻花药培养 | 第23页 |
4.芝麻远缘杂种胚营救 | 第23页 |
5.芝麻原生质体培养 | 第23页 |
6.芝麻组织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23-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芝麻子叶不定芽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2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种子的消毒和处理 | 第28-29页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29页 |
·子叶丛生芽诱导及其植株再生其他条件的优化 | 第29-30页 |
·不定芽的生长和伸长 | 第30页 |
·不定根的诱导 | 第30页 |
·试验结果统计方法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30-38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芝麻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不同培养时间的芝麻子叶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ABA浓度对芝麻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3-34页 |
·碳源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蔗糖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4-35页 |
·pH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5-36页 |
·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6页 |
·AgNO_3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6-37页 |
·琼脂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7-38页 |
·基因型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定芽的生长和伸长 | 第38-39页 |
·不定根的诱导 | 第39页 |
·再生苗的移栽和驯化 | 第39-4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0-44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芝麻子叶不定芽发生机理的细胞学观察 | 第44-50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种子的消毒和处理 | 第44页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44-45页 |
·细胞学观察 | 第45页 |
·石蜡制片法制片 | 第45-47页 |
·取材与固定 | 第45页 |
·爱氏(Ehrlich)苏木精整体染色 | 第45-46页 |
·脱水 | 第46页 |
·透明 | 第46页 |
·浸蜡 | 第46页 |
·包埋 | 第46页 |
·切片 | 第46-47页 |
·粘片 | 第47页 |
·脱蜡和封片 | 第47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不定芽的发育过程 | 第47页 |
·子叶诱导分化不定芽的细胞学观察 | 第47-48页 |
3.讨论与结论 | 第48-50页 |
全文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一 | 第60-70页 |
附录二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论文写作与发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