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救济初探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学界定第9-16页
 一、国外关于生态环境损害的立法界定第9-11页
  (一) 概述第9-10页
  (二) 评析第10-11页
 二、我国关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学理界定第11-13页
  (一) 概述第11-12页
  (二) 评析第12-13页
 三、本文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法理阐释第13-16页
  (一) 生态环境损害的内涵和分类第13-14页
  (二) 生态环境损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4页
  (三) 生态环境损害较之于传统损害的特点第14-15页
  (四) 法律救济的生态环境损害第15-16页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法学基础第16-22页
 一、法理学基础——法益理论第16-20页
  (一) 法益是法律救济的基础之一第16-17页
  (二) 生态环境利益是环境法的部门法益第17-19页
  (三) 法益层面的生态环境利益应当获得多元化救济第19-20页
 二、环境法学基础——损害环境者负担原则第20-22页
  (一) 生态环境损害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第20-21页
  (二) 损害环境者负担原则要求损害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第21页
  (三) 法律救济是损害环境者负担原则的必然要求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现状及不足第22-29页
 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现状第22-23页
  (一) 法律制度方面第22-23页
  (二) 司法实践方面第23页
 二、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的不足第23-29页
  (一) 环境行政措施的不足第23-26页
  (二) 环境侵权制度的缺陷第26-27页
  (三) 环境诉讼制度的限制第27-29页
第四章 国外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立法实践第29-34页
 一、美国第29-30页
  (一) 救济的主体和范围第29页
  (二) 救济的保障第29-30页
 二、欧盟第30-32页
  (一) 《环境民事责任白皮书》第30-31页
  (二) 《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第31-32页
 三、俄罗斯第32-34页
  (一) 救济的主体和方式第32页
  (二) 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和计算第32-34页
第五章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第34-45页
 一、确立救济理念与框架第34-35页
  (一) 救济理念第34页
  (二) 救济框架第34-35页
 二、明晰救济前提第35页
  (一) 损害事实第35页
  (二) 因果关系第35页
 三、明确救济主体第35-37页
  (一) 第一层级的救济主体第36-37页
  (二) 第二层级的救济主体第37页
 四、拓展救济程序第37-41页
  (一) 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第37-38页
  (二) 公益诉权分配模式设想第38-39页
  (三) 诉前救济制度第39-40页
  (四) 诉的竞合与合并第40-41页
 五、完善救济方式第41-43页
  (一) 以恢复原状为主第41-42页
  (二) 以损害赔偿为辅第42-43页
 六、针对多元化救济的选择原则第43-45页
  (一) 效率原则第43页
  (二) 目的原则第43-44页
  (三) 公平原则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法律制度变迁中的佤族刀耕火种习惯--以森林与土地制度为中心
下一篇:论公益捐赠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