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法律制度变迁中的佤族刀耕火种习惯--以森林与土地制度为中心

内容摘要第1-8页
引论第8-13页
第一章 佤族社会原有的权利体系与刀耕火种类型第13-18页
 第一节 刀耕火种概述第13-15页
  一、刀耕火种简介第13页
  二、刀耕火种类型的划分第13-15页
 第二节 佤族社会原有的权利体系第15-17页
 第三节 与佤族固有权利体系相适应的定居型刀耕火种模式第17-18页
第二章 国家权利分配与佤族刀耕火种习惯第18-28页
 第一节 以森林国有化为中心第18-24页
  一、土地改革中的森林国有化措施第18-19页
  二、1954 年《宪法》颁布后的森林国有化进程第19-22页
  三、改革开放之后的森林国有化措施第22-24页
 第二节 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分配为中心第24-28页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第24-25页
  二、文革结束后的相关政策法令第25-28页
第三章 森林保护与佤族刀耕火种习惯第28-36页
 第一节 以《森林法》(试行)颁布前的法令政策为考察对象第28-32页
  一、《森林保护条例》出台前的法令政策第28-31页
  二、《森林保护条例》出台后的法令政策第31-32页
 第二节 以《森林法》(试行)颁布后的法令政策为考察对象第32-36页
  一、1979 年《森林法》(试行)第32-33页
  二、1984 年和1998 年《森林法》第33-34页
  三、刀耕火种行为的刑事责任流变勾勒第34-36页
第四章 土地利用限制与佤族刀耕火种习惯第36-43页
 第一节 以轮歇地限制为视角第36-39页
  一、政策层面对轮歇地问题的态度第36-37页
  二、地方性立法率先对轮歇地的否定第37-38页
  三、轮歇地限制措施的实施效果第38-39页
 第二节 以水土保持措施为视角第39-43页
  一、原则性指示第39-40页
  二、有关禁垦坡度的规定及处理措施第40-41页
  三、对已开垦的禁垦坡地的处理措施第41页
  四、对禁垦坡度以下的坡地的处理措施第41-43页
第五章 对否定刀耕火种习惯的法治进程的反思第43-64页
 第一节 刀耕火种习惯与环境法价值理念的暗合第43-54页
  一、刀耕火种不是毁林开荒第43-44页
  二、刀耕火种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第44-45页
  三、刀耕火种拥有化学农业所不具备的优势第45-49页
  四、刀耕火种与人口压力之间的关系第49-54页
 第二节 中国环境立法与刀耕火种习惯冲突所致的消极后果第54-56页
 第三节 解决目前环境立法与刀耕火种习惯冲突的途径及建议第56-64页
  一、目前实际操作中的协调办法第56-59页
  二、对于妥善解决法律制度与民族习惯冲突的可能性建议第59-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后记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下一篇: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救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