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 | 第16-17页 |
·研究概况 | 第17-29页 |
·CT 概述 | 第17-20页 |
·CT 技术无损检测木材国外研究概况 | 第20-26页 |
·CT 技术无损检测木材国内研究概况 | 第26页 |
·高分辨率CT 在植物学与木材科学研究中应用 | 第26-28页 |
·面临的问题 | 第28-29页 |
·应用前景 | 第29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木材密度CT 检测 | 第32-40页 |
·木材CT 值影响因子研究 | 第32-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多种木材密度CT 测定 | 第36-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CT 技术的人工林杉木宏观特征自动识别 | 第40-57页 |
·基于CT 图像的人工林杉木髓自动检测 | 第40-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基于CT 图像的人工林杉木心边材自动检测 | 第46-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基于CT 图像的人工林杉木年轮自动检测 | 第51-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CT 技术检测的竹材密度变异性研究 | 第57-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取样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8页 |
·含水率测定 | 第58页 |
·竹材密度与CT 值模型 | 第58-60页 |
·毛竹不同竹龄密度变异研究 | 第60-68页 |
·CT 技术用于慈竹密度检测的适用性评价 | 第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基于利用高空间分辨率CT 技术的竹节显微构造研究 | 第71-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4页 |
·秋竹节部构造 | 第73-74页 |
·筇竹节部构造 | 第74页 |
·讨论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82页 |
第六章 总结论与建议 | 第82-85页 |
·总结论 | 第82-84页 |
·基于CT 技术的木材密度检测 | 第82页 |
·基于CT 技术的人工林杉木宏观特征自动识别 | 第82-83页 |
·基于CT 技术检测竹材密度变异性的研究 | 第83页 |
·基于利用高空间分辨率CT 技术的竹节显微构造研究 | 第83-84页 |
·建议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附录 | 第94-111页 |
附录一 基于CT 图像的人工林杉木髓自动检测代码 | 第94-98页 |
附录二 基于CT 图像的人工林杉木心边材自动检测 | 第98-103页 |
附录三 基于CT 图像的人工林杉木年轮自动检测 | 第103-111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