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课题背景第10-11页
   ·藻红蛋白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第11-22页
     ·藻红蛋白的分类第11页
     ·藻红蛋白结构第11-12页
     ·藻红蛋白的脱辅基蛋白基因结构第12-13页
     ·藻红蛋白脱辅基蛋白基因序列特征第13-14页
     ·藻胆蛋白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4-16页
     ·藻红蛋白应用第16-22页
       ·光动力治疗第16-19页
       ·荧光探针方面应用第19-21页
       ·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第21-22页
   ·藻类核酸抽提研究进展第22-24页
     ·材料的选取第22-23页
     ·藻类核酸抽提的难点第23-24页
       ·酚类物质第23页
       ·多糖第23-24页
       ·蛋白质第24页
     ·核酸抽提时应注意事项第2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2章 紫球藻基因组DNA五种提取方法的比较及藻红蛋白部分基因的扩增第28-38页
   ·前言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材料第28-29页
       ·藻种第28页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28-29页
       ·试剂与质粒第29页
       ·工具酶第29页
     ·方法第29-32页
       ·藻的培养第29页
       ·藻体的收集及处理第29页
       ·紫球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第29-30页
       ·检测第30-31页
       ·DNA样品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第31页
       ·藻红蛋白α、β亚基及间隔序列PCR扩增分析第31页
       ·目的基因的连接第31页
       ·感受态Ecoli.JM 109制备方法第31页
       ·大肠杆菌的转化第31-32页
       ·阳性克隆子筛选第32页
       ·测序第32页
       ·序列分析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DNA纯度与产量第32-33页
     ·电泳分析第33页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比较第33-34页
     ·藻红蛋白α、β亚基及间隔序列克隆第34-35页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验证第35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第35-36页
   ·小结与讨论第36-38页
第3章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基因组DNA及cDNA克隆第38-52页
   ·前言第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材料第38页
       ·藻种第38页
       ·载体及工具酶第38页
       ·主要试剂第3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8页
     ·方法第38-42页
       ·紫球藻总RNA提取第38-39页
       ·RNA完整性和均一性检测第39页
       ·反转录第39页
       ·藻红蛋白β亚基DNA序列克隆策略第39-40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间隔序列及α亚基部分cDNA序列的PCR扩增第40页
       ·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紫球藻β亚基cDNA的获得第40-41页
       ·PCR产物的纯化第41页
       ·连接与转化第41页
       ·测序第41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基因组结构的研究第41-42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的系统进化分析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51页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第42-43页
     ·不同酶切位点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cDNA的克隆第43页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43-45页
       ·阳性克隆子菌落PCR验证第43-44页
       ·不同酶切位点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cDNA重组子的酶切鉴定第44-45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间隔序列及α亚基部分cDNA序列测序结果第45-47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间隔序列及α亚基部分序列DNA与cDNA比对分析第47页
     ·藻红蛋白β亚基结构研究第47-50页
       ·理化表征第47-48页
       ·疏水性分析第48页
       ·二级结构预测第48-49页
       ·三级结构的预测第49-50页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系统进化分析第50-51页
   ·小结与讨论第51-52页
第4章 紫球藻藻红蛋白β亚基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52-64页
   ·前言第52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7页
     ·材料第52页
       ·载体与宿主菌第52页
       ·工具酶与试剂第52页
       ·仪器第52页
     ·方法第52-57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2-55页
       ·pPIC3.5K-PEβ及pPIC9K-PEβ重组质粒的线性化第55页
       ·制备感受态甲醇毕赤酵母GS115第55-56页
       ·重组质粒电击转化至感受态毕赤酵母第56页
       ·阳性转化子的抗性筛选第56页
       ·酵母重组细胞的诱导表达第56页
       ·样品制备第56-57页
       ·表达产物的鉴定第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pMD19-T simple-3.5PEβ重组质粒、pPIC3.5K质粒的酶切第57页
     ·pMD19-T simple-9PEβ重组质粒、pPIC 9K质粒的酶切第57-58页
     ·重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菌落PCR验证第58-59页
     ·pPIC3.5K-PEβ及pPIC9K-PEβ重组质粒序列测定第59页
     ·重组质粒电转化至感受态毕赤酵母细胞第59-60页
     ·重组酵母菌阳性克隆子基因组PCR验证第60页
     ·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第60-61页
   ·小结与讨论第61-64页
结论第64-66页
附录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个人简历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糖诱导大肠杆菌表达重组高分子量蛛丝蛋白高密度发酵
下一篇:黑曲霉IME-216产木聚糖酶的条件优化及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