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32页 |
一.蛛丝蛋白 | 第12-16页 |
1.蜘蛛丝 | 第12-13页 |
2.蜘蛛丝的力学性能 | 第13-14页 |
3.蛛丝的生物相容性 | 第14-15页 |
4.蛛丝蛋白的基因工程研究 | 第15-16页 |
5.蛛丝蛋白的应用 | 第16页 |
二.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16-26页 |
1.表达载体的影响 | 第17-18页 |
2.目的基因序列对表达的影响 | 第18-19页 |
3.质粒的拷贝数及稳定性 | 第19-20页 |
4.表达策略 | 第20-21页 |
5.宿主菌对表达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6.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22-26页 |
三.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 | 第26-29页 |
1.培养方式 | 第26-27页 |
2.补料策略 | 第27-28页 |
3.比生长速率的控制 | 第28页 |
4.代谢副产物 | 第28-29页 |
四.本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29-32页 |
1.本研究的背景 | 第29-30页 |
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3.本研究的意义 | 第30-32页 |
第一章 BL21(DE3)/pNSR32摇瓶培养生长特性及表达条件优化 | 第32-60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一.材料 | 第32-34页 |
二.方法 | 第34-38页 |
第二节 结果及讨论 | 第38-57页 |
一.不同宿主菌表达的比较 | 第38页 |
二.BL21(DE3)/pNSR32乳糖和IPTG诱导比较及诱导强度 | 第38-39页 |
三.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39-47页 |
四.摇瓶培养特性 | 第47-53页 |
五.工程菌质粒稳定性 | 第53-57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二章 BL21(DE3)/pNSR32的分批发酵培养 | 第60-68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一.材料 | 第60页 |
二.方法 | 第60-61页 |
第二节 结果及讨论 | 第61-65页 |
一.菌体OD600值与干重的关系 | 第61-62页 |
二.溶氧对BL21(DE3)/pNSR32生长和重组蛛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64页 |
三.BL21(DE3)/pNSR32的自动诱导表达 | 第64-6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5-68页 |
第三章 BL21(DE3)/pNSR32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 | 第68-80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一.材料 | 第68-69页 |
二.方法 | 第69-70页 |
第二节 结果及讨论 | 第70-78页 |
一.不同碳源对BL21(DE3)/pNSR32生长和重组蛛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0-72页 |
二.诱导时机对BL21(DE3)/pNSR32生长和重组蛛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三.诱导后补糖速度对BL21(DE3)/pNSR32生长和表达的影响 | 第73-75页 |
四.诱导后碳源对BL21(DE3)/pNSR32生长和重组蛛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5-76页 |
五.乳糖诱导方式对BL21(DE3)/pNSR32生长和重组蛛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6-7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重组蛛丝蛋白的初步纯化 | 第80-86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一.材料 | 第80-81页 |
二.方法 | 第81-82页 |
第二节 结果及讨论 | 第82-84页 |
一.加热变性杂蛋白 | 第82页 |
二.调pH值除杂蛋白 | 第82-83页 |
三.硫酸铵沉淀收集重组蛛丝蛋白 | 第83-84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