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论文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叙事理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1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本特征第9-18页
   ·但明伦及其《聊斋志异》评点第9-11页
     ·但明伦其人第9-10页
     ·《聊斋志异》评点第10-11页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研究综述第11-15页
     ·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12-13页
     ·发掘《聊斋志异》的艺术规律第13-14页
     ·总结《聊斋志异》的叙事理论第14-15页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内涵第15-18页
     ·验证小说虚构本质的独特手段第15-16页
     ·阐发小说叙事手法的基本特征第16-17页
     ·揭示小说形象塑造的文本效果第17-18页
2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结构之道第18-30页
   ·“篇法严密,不漏一丝”——结构章法第18-23页
     ·“提笔”——段落的连带相生第19-20页
     ·“过文”与“伏应”——结构的承启过渡第20-22页
     ·“玉山高并两峰寒”——章法的均衡配置第22-23页
   ·“文之妙,当于抑扬对待中求之”——结构方式第23-28页
     ·“转字诀”、“蓄字诀”——文势曲折第24-25页
     ·“反逼法”、“叙次忽断忽续法”——文势抑扬第25-26页
     ·“极险峻处,忽作平静地步”——文势节奏第26-28页
   ·“文法”——结构形态第28-30页
3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视角艺术第30-42页
   ·审察作品的基本叙事立场第31-34页
     ·“四境之内如一家,通国之人如一人”——官吏话语立场第31-32页
     ·“要作须眉毕现,毋作粉脸逢迎”——个人生命体验立场第32-34页
   ·叙事者的全知视角第34-38页
     ·洞悉详备型的全知叙述第34-36页
     ·流动转换型的全知叙述第36-37页
     ·多视角交叉的全知叙述第37-38页
   ·人物视角式的限知视角第38-42页
     ·“由鬼面入姝丽,由姝丽入晚霞”——双顶笔第39-40页
     ·“从鬼口中说出狐,从狐口中说出鬼”——互写法第40-41页
     ·“仍是对面虚接住,莫误认作正面”——衬笔第41-42页
4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叙事意象第42-56页
   ·自然意象的人间意味和诗学情趣第42-46页
     ·“菊花”、“牡丹”、“耐冬”、“荷花”——诗情植物风貌第42-44页
     ·“绿蜂”、“白鳍豚”、“香獐”、“鼠类”——多情动物情状第44-46页
   ·社会意象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第46-50页
     ·“酷而又贪,奸而且诈”——斥贪官、悯民生思想第46-47页
     ·“孙山外无数冤魂”——批科举、惜举子意识第47-48页
     ·“不可为无,不可为有”——出幻境、入人间理想第48-50页
   ·精神意象的隐喻手段及文化联想第50-56页
     ·“情丝一缕,袅袅不绝”——悲欢离合滋味第50-51页
     ·“得意唯履,再生犹不能忘”——情欲命运象征第51-52页
     ·“以花为眼,处处写笑”——纯真痴情精神第52-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梁启超小说理论价值探究
下一篇:多重文化圆融整合下的“一个中国”的身份认同--林海音创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