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小儿内科学论文--小儿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论文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阶段性外治方案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第8-9页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前言第17-19页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第19-26页
    1 总体目标第19页
    2 总体设计第19-24页
        2.1 病例来源第19页
        2.2 样本量估算第19页
        2.3 病例筛选第19-20页
        2.4 病例分组第20页
        2.5 治疗方案第20-22页
        2.6 观察指标第22页
        2.7 临床疗效评价第22-23页
        2.8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第23页
        2.9 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疗效评价第23-24页
        2.10 合并疾病及用药第24页
        2.11 伦理审查第24页
    3 统计分析第24-25页
    4 技术路线图第25-26页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第26-73页
    1 一般资料第26-30页
        1.1 纳入病例情况第26页
        1.2 基线资料比较第26-30页
    2 临床疗效的评定指标第30-40页
        2.1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第30-33页
        2.2 急性感染期治疗的平均天数(病程)第33-36页
        2.3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类型(病种)第36-40页
    3 临床疗效第40-43页
    4 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3-48页
        4.1 基线资料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第43-44页
        4.2 生长发育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第44-48页
    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48-59页
        5.1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第48页
        5.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48-51页
        5.3 中医单项症状体征变化比较第51-59页
    6 合并用药情况分析第59-73页
        6.1 抗生素口服情况给药第59-62页
        6.2 抗生素肌肉注射给药第62-64页
        6.3 抗生素静脉点滴给药第64-67页
        6.4 抗生素口服+肌肉注射给药第67-70页
        6.5 抗生素口服+静脉点滴给药第70-73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73-88页
    1 复感的中医外治概况第73-74页
        1.1 穴位敷贴法第73-74页
        1.2 推拿捏脊法第74页
        1.3 其它疗法第74页
    2 治疗方案的确定第74-81页
        2.1 四时序贯治疗第75页
        2.2 外治时叠加治疗第75-81页
        2.3 辨体选穴治疗第81页
    3 研究结果分析第81-88页
        3.1 基线资料分析第81-82页
        3.2 临床疗效的评定指标分析第82-83页
        3.3 临床疗效转归情况分析第83-84页
        3.4 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4页
        3.5 中医证候疗效转归情况分析第84-85页
        3.6 中医单项症状体征变化分析第85-86页
        3.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第86-88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88-89页
第五部分 创新点第89-90页
不足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1第95-96页
附录2 伦理批件第96-97页
附录3 文献综述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Meta 分析第97-106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附录4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编论著情况第106-107页
附录5 硕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第107-108页
附录6 硕士期间获得证书和奖励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肺方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及炎症介质调控的探讨
下一篇:普通油茶抗炭疽病资源筛选及抗病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