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物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咏物词概述及苏轼咏物词的创作情况 | 第13-26页 |
·咏物词概述 | 第13-19页 |
·咏物词的产生及界定 | 第13-15页 |
·苏轼前的咏物词 | 第15-19页 |
·苏轼咏物词的创作情况 | 第19-26页 |
第三章 苏轼咏物词的幽深意蕴及高远境界 | 第26-40页 |
·苏轼咏物词的幽深意蕴 | 第26-32页 |
·高逸旷达的精神 | 第26-29页 |
·清高孤傲的品格 | 第29-32页 |
·苏轼咏物词的高远境界 | 第32-40页 |
·“神”和“理”的结合 | 第32-36页 |
·“情”和“景”的贯通 | 第36-40页 |
第四章 苏轼咏物词的拓新及影响 | 第40-47页 |
·苏轼咏物词的拓新 | 第40-42页 |
·拓宽了咏物词的题材 | 第40-41页 |
·开创了咏物词的“离合”之法 | 第41-42页 |
·苏轼咏物词对宋代其他词人的影响 | 第42-47页 |
·开南宋咏物词寄托的先声 | 第42-44页 |
·宋代其他词人对苏轼咏物词的继承 | 第44-4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