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通用变频器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国内外高压变频器能量回馈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高压变频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2-22页 |
·高-低-高型变频器 | 第12页 |
·直接高压型变频器 | 第12-19页 |
·电流源型高压变频器 | 第12-13页 |
·电压源型高压变频器 | 第13-19页 |
·二极管箝位型 | 第13-15页 |
·飞跨电容逆变器 | 第15-16页 |
·单元级联型 | 第16-19页 |
·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图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逆变单元 | 第22-41页 |
·H 桥逆变单元的工作原理 | 第22-28页 |
·单个H 桥逆变单元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三电平工作方式 | 第23页 |
·两电平工作方式 | 第23-24页 |
·多个H 桥逆变单元串联工作原理 | 第24-28页 |
·H 桥单元输出为三电平时串联H 桥输出电平的情况 | 第25页 |
·H 桥单元输出为两电平时串联H 桥输出电平的情况 | 第25-28页 |
·H 桥逆变单元的PWM 控制方法 | 第28-41页 |
·SPWM 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 第29-35页 |
·SPWM 技术按采样方法分类 | 第29-30页 |
·SPWM 技术按照载波极性分类 | 第30-32页 |
·SPWM 技术按照功能分类 | 第32-35页 |
·三角载波移相SPWM 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 | 第35-41页 |
·三角载波移相SPWM 的单极性和双极性 | 第35-37页 |
·载波移相角与串联逆变单元个数的关系 | 第37-39页 |
·双载波的载波移相SPWM 调制方法的双重傅立叶级数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能量回馈系统 | 第41-72页 |
·能量回馈系统的拓扑结构 | 第41-43页 |
·半控器件型结构 | 第41-42页 |
·全控器件型结构 | 第42-43页 |
·基于IGBT 能量回馈系统的三相PWM 整流器 | 第43-66页 |
·三相PWM 整流器的数学建模 | 第45-50页 |
·在三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在αβ静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 | 第48-50页 |
·在dq 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 第50页 |
·三相PWM 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 第50-55页 |
·间接电流控制 | 第51-52页 |
·直接电流控制 | 第52-55页 |
·基于ABC 坐标系的电流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基于αβ坐标系的电流控制策略 | 第53-54页 |
·基于dq 坐标系的电流控制策略 | 第54-55页 |
·两种控制方法的比较 | 第55页 |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的设计 | 第55-59页 |
·电流内环 | 第55-58页 |
·电压外环设计 | 第58-59页 |
·三相PWM 整流器的调制方式 | 第59-66页 |
·SVPWM 的基本原理 | 第60-61页 |
·电压空间矢量的合成 | 第61-64页 |
·SVPWM 的工程实现 | 第64-66页 |
·能量回馈系统主电路交流侧电感的参数设计 | 第66-72页 |
·基于额定功率电感设计 | 第67-70页 |
·基于输入电流脉动量的电感设计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能量回馈型级联高压变频器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2-87页 |
·仿真平台的介绍 | 第72-73页 |
·H 桥逆变单元SPWM 脉冲生成模块的搭建 | 第73页 |
·能量回馈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73-77页 |
·SVPWM 脉冲生成模块的仿真模型 | 第73-76页 |
·电流和电压调节环的仿真模型 | 第76页 |
·能量回馈系统控制模块的仿真模型 | 第76-77页 |
·功率单元的仿真模型 | 第77页 |
·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仿真模型 | 第77-79页 |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9-86页 |
·单个功率单元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级联高压变频器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仿真结论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