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小口径弹药概述 | 第8-11页 |
·小口径弹药的发展沿革 | 第8页 |
·小口径弹药的性能特点 | 第8页 |
·小口径弹药的装备现状 | 第8-9页 |
·典型的小口径弹药 | 第9-11页 |
·探索和研究新型小口径穿甲爆破多功能弹 | 第11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2 新型穿甲爆破多功能弹原理、构造与功能 | 第12-15页 |
·新型穿甲爆破多功能弹的作用原理 | 第12页 |
·配用中间引信的新型穿甲爆破多功能弹 | 第12-13页 |
·配用弹底触发引信的新型穿甲爆破多功能弹 | 第13-15页 |
3 侵彻问题研究方法以及 ANSYS/LS-DYNA中的数值模拟 | 第15-41页 |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15-16页 |
·ANSYS/LS-DYNA程序 | 第16-17页 |
·侵彻问题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数值计算结果 | 第17-19页 |
·理论分析法 | 第19页 |
·数值模拟法 | 第19-20页 |
·侵彻在ANSYS/LS-DYNA中数值模拟研究 | 第20-39页 |
·基本假设及数值模拟方案 | 第21页 |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的选取 | 第21-23页 |
·分析不同弹芯材料对侵彻性能的影响 | 第23-26页 |
·分析不同弹芯头部形状对侵彻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分析不同弹芯质量对侵彻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分析不同弹芯着角对侵彻性能的影响 | 第29-37页 |
·分析不同弹芯着速对侵彻性能的影响及与侵彻深度经验公式的对比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炸药爆炸数值模拟及××mm穿甲爆破多功能原理试验弹外场试验 | 第41-52页 |
·爆炸问题在 ANSYS/LS-DYNA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爆炸基本知识 | 第41页 |
·炸药材料定义和状态方程 | 第41-42页 |
·××mm穿甲爆破多功能原理试验弹 ANSYS/LS-DYNA数值模拟研究 | 第42-44页 |
·炸药爆炸对弹芯作用的计算模型和单元划分 | 第42-43页 |
·数值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mm穿甲爆破多功能原理试验弹外场试验 | 第44-51页 |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试验方案 | 第44-45页 |
·静态爆炸侵彻试验过程 | 第45-50页 |
·试验结论 | 第50-51页 |
·外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比较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新型小口径多功能弹设计 | 第52-73页 |
·小口径穿甲爆破多功能弹结构方案确定 | 第52-54页 |
·弹芯设计 | 第52-53页 |
·弹体设计 | 第53页 |
·风帽设计 | 第53页 |
·弹带设计 | 第53-54页 |
·炸药的选择 | 第54页 |
·弹底机械触发引信 | 第54页 |
·弹丸结构特征数计算 | 第54-55页 |
·弹道计算 | 第55-58页 |
·弹形系数i_(43)的估算 | 第55-56页 |
·弹形系数i_(43)的计算 | 第56-58页 |
·弹道系数c_(43)的估算 | 第58页 |
·外弹道数值解 | 第58页 |
·弹丸发射时安全性分析 | 第58-65页 |
·弹体应力分析 | 第58-59页 |
·弹底强度 | 第59-62页 |
·弹带强度 | 第62-64页 |
·炸药装药安全性计算 | 第64-65页 |
·弹丸在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 第65-67页 |
·第一侧向速度W_1 | 第65-66页 |
·第二侧向速度W_2 | 第66-67页 |
·弹丸质心侧向速度的合成W | 第67页 |
·飞行稳定性计算 | 第67-68页 |
·弹丸威力分析 | 第68-72页 |
·弹丸爆炸后破片数计算 | 第68-69页 |
·弹丸爆炸后破片速度规律 | 第69-71页 |
·穿甲威力计算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束语 | 第73-75页 |
·工作总结与结论 | 第7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73页 |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A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