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热力学、传热论文

下遮挡二元喷口的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数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二元喷管研究现状第16-18页
     ·突片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数值计算方法第21-27页
   ·控制方程第21页
   ·湍流模型第21-22页
   ·辐射换热模型第22-24页
   ·红外辐射强度的计算方法第24-27页
第三章 下遮挡二元喷管的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第27-59页
   ·计算模型第27-29页
     ·喷管模型第27-28页
     ·计算网格与边界条件第28-29页
   ·基准二元喷管喷口处的流场分布第29-30页
   ·加装遮挡板结构对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第30-43页
     ·装有单层遮挡板的喷管气动特性研究第30-32页
     ·装有单层遮挡板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第32-34页
     ·装有双层遮挡板的喷管气动特性研究第34-37页
     ·装有双层遮挡板的喷管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第37-42页
     ·计算结果的分析参数第42-43页
   ·引射\强迫注气对下遮挡二元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第43-52页
     ·挡板间距10mm 时引射\强迫注气对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3-47页
     ·挡板间距25mm 时引射\强迫注气对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7-50页
     ·挡板间距30mm 时引射\强迫注气对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0-52页
   ·遮挡板开缝对双层下遮挡二元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2-56页
   ·上遮挡板发射率变化对喷管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单边加锯齿二元喷管气动及红外辐射特性第59-71页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第59-60页
   ·锯齿状二元喷管的气动特性第60-67页
     ·锯齿及喷口附近的流场分析第60-62页
     ·喷口下游的流场分析第62-65页
     ·锯齿喷管的掺混特性第65-66页
     ·锯齿喷管的相对总压恢复系数第66-67页
     ·锯齿喷管的相对推力系数第67页
   ·锯齿状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第67-70页
     ·水平面不同锯齿状二元喷管红外辐射特性分布第67-68页
     ·铅垂面不同锯齿状二元喷管红外辐射特性分布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下遮挡锯齿二元喷管缩比模型实验第71-98页
   ·实验系统设计第71-76页
     ·主流气路系统第71页
     ·二次流气路系统第71-72页
     ·实验测试系统第72-76页
       ·主、次流流量测量(给定)第72页
       ·气体温度测量第72-73页
       ·气体速度测量第73-74页
       ·壁面静压测量第74页
       ·红外辐射测量第74-76页
   ·二元喷管、下遮挡板结构和锯齿结构设计第76-78页
     ·二元喷管第76页
     ·锯齿和遮挡板第76-78页
   ·气动性能测量与分析第78-90页
     ·速度场测量及分析第78-82页
       ·速度场测量第78页
       ·速度场分析第78-82页
     ·温度场分析第82-86页
       ·二元喷管喷流温度场第82-83页
       ·加锯齿后二元喷管温度场分析第83-86页
     ·遮挡板温度场分析第86-88页
     ·红外辐射场分析第88-90页
   ·下遮挡锯齿二元喷管缩比模型实验的数值验证第90-96页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第90-92页
     ·下遮挡锯齿二元喷管数值计算的实验验证第92-96页
       ·壁面压力的实验验证第92-93页
       ·二元喷管出口速度和温度的实验验证第93-95页
       ·下遮挡二元喷管红外辐射强度实验验证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2页
   ·全文总结第98-101页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几何条件和入口条件下的激波串特性研究
下一篇:四桨动力布局在十字形升力体上的一体化设计与气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