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论 魏晋玄言诗研究述评 | 第8-18页 |
一、玄言诗诞生期的时人评价 | 第8-9页 |
二、“五四”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 第9-11页 |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本世纪初 | 第11-18页 |
第一章 魏晋玄言诗溯源 | 第18-37页 |
第一节 《老》、《庄》——魏晋玄言诗的两大审美范式 | 第18-31页 |
第二节 两汉道家思想之演进及其对玄言诗的孕育 | 第31-37页 |
第二章 黄初、正始的玄思与玄言诗的萌生 | 第37-53页 |
第一节 关于魏晋玄言诗的义界问题 | 第37-43页 |
第二节 玄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对玄言诗的深远影响 | 第43-47页 |
第三节 玄言诗的萌生:个性化哲思与抒怀的创作倾向 | 第47-53页 |
第三章 西晋儒玄思想与玄言诗的发展 | 第53-70页 |
第一节 西晋玄言诗的儒玄思想内核 | 第53-55页 |
第二节“诗缘情”与“诗体道”的交融与差异 | 第55-63页 |
第三节 隐逸思想与玄学、玄言诗之关系 | 第63-66页 |
第四节 西晋清谈对玄学诗歌化的推动 | 第66-70页 |
第四章 东晋玄释合流与玄言诗的鼎盛 | 第70-99页 |
第一节 东晋玄言诗鼎盛状况的定量统计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游仙诗与玄言诗之关系 | 第71-75页 |
第三节 孙绰、许询的玄言诗创作及差异 | 第75-89页 |
第四节 支遁的佛玄思想与玄言诗的“传神”境界 | 第89-95页 |
第五节 王羲之《兰亭诗》的独特气象 | 第95-99页 |
第五章 晋宋交替之际山水、田园诗兴起与玄言诗的衰歇 | 第99-110页 |
第一节 山水审美意识与玄学、玄言诗之关系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从以玄对山水到以佛对山水 | 第101-103页 |
第三节 政局、士人心态之变化与玄言诗的衰歇 | 第103-105页 |
第四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玄言诗的超越 | 第105-110页 |
结语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