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来自湖南省的调查为依据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就业理论回顾 | 第14-16页 |
·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梳理 | 第16-18页 |
·硕士生就业及女硕士生就业研究点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9-25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调查设计及其实施 | 第20-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女硕士生就业状况及特征 | 第25-40页 |
·女硕士生的就业状况 | 第25-31页 |
·女硕士生就业率概况 | 第25-26页 |
·女硕士生的就业期望 | 第26-28页 |
·女硕士生的实际就业结果 | 第28-30页 |
·女硕士生的就业满意度 | 第30-31页 |
·女硕士生就业的特点 | 第31-38页 |
·就业过程中普遍自感遭遇性别歧视 | 第31-34页 |
·自我认识程度不高,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 第34-35页 |
·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十分明显 | 第35-36页 |
·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高于男硕士生 | 第36-37页 |
·对就业政策的关注度高于男硕士生 | 第37-38页 |
·基本结论 | 第38-40页 |
第3章 影响女硕士生就业的因素 | 第40-54页 |
·宏观经济环境对女硕士生就业的影响 | 第40-42页 |
·高校毕业生总供需数量的严重失衡 | 第40-41页 |
·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 第41-42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区域性矛盾 | 第42页 |
·培养单位对女硕士生就业的影响 | 第42-45页 |
·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教学质量下滑 | 第43页 |
·现行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尚存缺陷 | 第43-44页 |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完善 | 第44-45页 |
·传统文化对女硕士生就业的影响 | 第45-47页 |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 第45-46页 |
·社会性别文化的浸淫 | 第46-47页 |
·就业市场变化对女硕士生就业的影响 | 第47-50页 |
·用人单位决策者人才观念的改变 | 第47-48页 |
·就业稳定性下降,弹性工作增多 | 第48-49页 |
·职场的市场化运作尚不完善 | 第49-50页 |
·女硕士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 第50-54页 |
·职业发展意识缺失 | 第50-51页 |
·专业限制影响较大 | 第51页 |
·角色冲突影响巨大 | 第51-52页 |
·就业受挫产生心理劣势 | 第52页 |
·就业期望脱离现实 | 第52-54页 |
第4章 解决女硕士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 第54-67页 |
·政府应主动作为,加强宏观调控 | 第54-57页 |
·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 第54-56页 |
·消除壁垒,创造公平的就业市场环境 | 第56-57页 |
·学校应面向市场,提高培养质量 | 第57-60页 |
·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应面向市场 | 第58页 |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 第58-59页 |
·开展面向女生的差别教育 | 第59-60页 |
·个人应改变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 第60-63页 |
·认清当前形势,调整就业期望 | 第60-61页 |
·顺应历史潮流,实现灵活就业 | 第61-62页 |
·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人生 | 第62-63页 |
·学界应着力研究,从理论上澄清问题 | 第63-67页 |
·人才过剩,还是无序扩招导致结构失衡 | 第64页 |
·市场苛刻,还是“大众化”导致质量下滑 | 第64-65页 |
·就业不顺,还是高学历导致期望过高 | 第65页 |
·性别歧视,还是女硕士生过于敏感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