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关于国外大学排行活动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关于国内大学排行活动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中美大学排行活动比较研究 | 第16-17页 |
| ·以往研究评价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 ·大学排行 | 第19-20页 |
| ·指标体系 | 第20-22页 |
| 第2章 中美大学排行的发展历程 | 第22-32页 |
| ·美国大学排行的发展历程 | 第22-27页 |
| ·萌芽期(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 第22-23页 |
| ·初创期(20 世纪初至20 世纪60 年代) | 第23-24页 |
| ·发展期(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 | 第24-25页 |
| ·成熟期(20 世纪80 年代至今) | 第25-27页 |
| ·中国大学排行的发展历程 | 第27-32页 |
| ·起步阶段(1985~1992) | 第27-28页 |
| ·发展阶段(1993~1999) | 第28-30页 |
| ·深入阶段(2000~至今) | 第30-32页 |
| 第3章 指标体系设置理念及原则比较 | 第32-48页 |
| ·指标体系设置理念的比较 | 第32-41页 |
| ·美国大学排行指标体系设置理念 | 第33-36页 |
| ·中国大学排行指标体系设置理念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比较 | 第41-48页 |
| ·科学合理性比较 | 第41-43页 |
| ·系统优化性比较 | 第43-45页 |
| ·通用可行性比较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权重比较 | 第48-58页 |
| ·具体内容比较 | 第48-54页 |
| ·投入指标 | 第48-49页 |
| ·过程指标 | 第49-50页 |
| ·产出指标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4页 |
| ·权重比较 | 第54-58页 |
| ·权重结构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 ·典型指标权重比较分析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比较结论及建议 | 第58-66页 |
| ·比较结论 | 第58-60页 |
| ·差异性的指标设置理念不可或缺 | 第58-59页 |
| ·指标体系应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 第59-60页 |
| ·指标体系应该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并具有发展性 | 第60页 |
| ·具体建议 | 第60-66页 |
| ·培育“差异性”排行理念的建议 | 第60-62页 |
| ·充分体现科学合理、通用可行和系统优化的设计原则 | 第62-63页 |
| ·完善指标内容和权重的具体建议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