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客运站论文

大型客运站客运设备配置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国外铁路客运现状第12-14页
     ·国内铁路客运发展与现状第14-16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6-18页
第2章 铁路客运站候车空间组织模式分析第18-36页
   ·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分类及影响因素第19-20页
     ·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分类第19-20页
     ·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第20页
   ·等候型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第20-22页
   ·通过型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第22-28页
     ·融合开放的候车空间第24-25页
     ·高架候车第25-28页
   ·综合型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第28-35页
     ·高速客运站的建设原则第28-31页
     ·综合型候车空间组织模式第31-32页
     ·上海南站第32-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客运站车场位置的设置第36-44页
   ·大型客运站图型研究原则及影响因素第36-38页
     ·研究原则第36-37页
     ·影响因素第37-38页
   ·大型客运站布置图型第38-40页
   ·实例分析第40-43页
     ·分析影响因素第40-41页
     ·新成都站布置图型第41-42页
     ·最终方案的确定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传统客运站的到发线数量计算第44-48页
   ·到发线数量的影响因素第44-45页
   ·传统候车空间组织模式下到发线数量的计算第45-46页
     ·到发线数量的确定第45-46页
     ·到发线有效长的确定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新建大型客运站的到发线数量计算第48-69页
   ·“五定”要求对车站的影响第48-49页
     ·“五定”对车站布置的要求第48页
     ·“五定”对车站布置的效果第48-49页
     ·“五定”对车站布置的建议第49页
   ·到发线利用率法第49-53页
     ·到发线利用率法第49-51页
     ·实例分析第51-53页
   ·高峰期到发线计算法第53-67页
     ·基于追踪间隔时分到发线需要量第53-55页
     ·基于合理使用到发线计算第55-63页
     ·实例分析第63-67页
   ·小结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运专线引入下成都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规划研究
下一篇: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远程调试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