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染色论文

蚕丝蛋白及某些染料的电化学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3页
 §1.1 蚕丝蛋白的研究应用进展第12-18页
  §1.1.1 丝素第13-16页
  §1.1.2 丝胶第16-18页
 §1.2 染料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碳糊电极表面修饰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0-30页
  §1.3.1 基质材料固化电活性成分修饰碳糊电极第21-23页
  §1.3.2 直接混入成分:修饰成分+碳粉+黏结剂第23-28页
  §1.3.3 修饰成分吸附在碳糊电极表面第28-29页
  §1.3.4 综合修饰法第29-30页
  §1.3.5 前景展望第30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53页
第二章 蚕丝蛋白功能界面的电化学构筑与应用第53-97页
 §2.1 "聚"丝素肽嫁接碳糊界面的电化学制备与表征第53-63页
  §2.1.1 实验第54-55页
  §2.1.2 P-SP-CPE的制备条件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55-57页
  §2.1.3 P-SP-CPE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质第57-63页
 §2.2 "聚"丝素肽嫁接碳糊界面的开关系统构筑第63-69页
  §2.2.1 实验第64-65页
  §2.2.2 P-SP-CPE与阳离子物质的作用第65-66页
  §2.2.3 P-SP-CPE在MG和SDBS先后存在下的电化学行为第66-68页
  §2.2.4 结论第68-69页
 §2.3 β-环糊精对嫁接在碳糊界面上"聚"丝素肽的识别第69-75页
  §2.3.1 实验第70页
  §2.3.2 β-CD对P-SP-CPE上"P-SP"的识别第70-71页
  §2.3.3 "P-SP"与β-CD包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第71-72页
  §2.3.4 电化学计算"P-SP"与β-CD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第72-74页
  §2.3.5 "P-SP"与液相SP的差异第74-75页
  §2.3.6 结论第75页
 §2.4 丝胶嫁接纳米TiO_2掺杂碳糊界面的电化学制备、表征应用第75-88页
  §2.4.1 实验第76-77页
  §2.4.2 P-SE-TCPE制备条件的优化第77-80页
  §2.4.3 P-SE-TCPE的电化学响应第80-85页
  §2.4.4 亚铁氰化钾在P-SE-TCPE上的伏安行为第85-88页
  §2.4.5 结论第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第三章 电化学方法测定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第97-120页
 §3.1 方波伏安法测定未标记的天然蛋白质材料丝素蛋白第97-104页
  §3.1.1 实验第98-99页
  §3.1.2 结果和讨论第99-103页
  §3.1.3 分析应用第103-104页
  §3.1.4 结论第104页
 §3.2 胭脂红标记丝胶蛋白电化学方法测定丝胶蛋白第104-114页
  §3.2.1 实验第105-106页
  §3.2.2 结果和讨论第106-111页
  §3.2.3 分析应用第111-114页
  §3.2.4 结论第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第四章 电化学方法测定某些染料染色纤维上染率第120-152页
 §4.1 方波伏安法测定孔雀石绿上染率第120-126页
  §4.1.1 实验第120-121页
  §4.1.2 结果和讨论第121-126页
  §4.1.3 结论第126页
 §4.2 酸性大红3R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第126-134页
  §4.2.1 实验第127页
  §4.2.2 结果和讨论第127-134页
  §4.2.3 结论第134页
 §4.3 弱酸性深蓝GR的伏安行为研究及在丝绸染色工艺中的应用第134-140页
  §4.3.1 实验第135页
  §4.3.2 结果和讨论第135-140页
  §4.3.3 结论第140页
 §4.4 活性嫩黄K-4G的吸附伏安行为研究及应用第140-146页
  §4.4.1 实验第140-141页
  §4.4.2 结果和讨论第141-143页
  §4.4.3 分析应用第143-146页
  §4.4.4 结论第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2页
结论第152-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尔斯特拉斯的复变函数思想分析
下一篇: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遥感信息提取及有利成矿区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