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条件 | 第10-12页 |
| ·研究区范围 | 第10-11页 |
| ·区域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 ·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地质矿产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 ·预期成果及其创新性 | 第23-24页 |
| ·预期成果 | 第23页 |
| ·创新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 | 第24-46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4-37页 |
| ·沉积变质地层 | 第24-30页 |
| ·岩浆岩 | 第30-32页 |
| ·区域构造 | 第32-37页 |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39页 |
| ·元素丰度、分异特征及因子分析 | 第37-38页 |
|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页 |
|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第38-39页 |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39-41页 |
| ·布格重力异常 | 第39-40页 |
| ·区域磁异常 | 第40-41页 |
| ·区域成矿规律 | 第41-46页 |
| ·成矿系列 | 第41-43页 |
| ·主要金属、非金属矿床(点)成因类型及围岩蚀变类型 | 第43-45页 |
| ·区域成矿规律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遥感数据源及其处理 | 第46-51页 |
| ·遥感数据源 | 第46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46-48页 |
| ·几何精校正 | 第47-48页 |
| ·图像镶嵌 | 第48页 |
| ·图像截取 | 第48页 |
| ·ETM数据特征 | 第48-49页 |
| ·图像制作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遥感地质解译与分析 | 第51-68页 |
| ·研究区遥感影像特征 | 第51-52页 |
| ·可解译程度分区 | 第52页 |
| ·解译内容和方法 | 第52页 |
| ·主要容矿地层的解译标志 | 第52-56页 |
| ·容矿地层的解译标志 | 第52-55页 |
| ·主要容矿地层的影像标志分析 | 第55-56页 |
| ·遥感构造的解译标志 | 第56-66页 |
| ·褶皱构造 | 第56-59页 |
| ·线性构造 | 第59-63页 |
| ·环形构造 | 第63-65页 |
| ·韧性剪切带 | 第65-66页 |
| ·侵入岩的解译标志及其与矿产关系分析 | 第66-68页 |
| ·侵入岩的解译标志 | 第66页 |
| ·侵入岩与矿产关系分析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 第68-91页 |
|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成矿理论基础 | 第68-69页 |
|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概述 | 第69-70页 |
|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 第70-85页 |
|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技术 | 第70页 |
|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波谱依据 | 第70-78页 |
| ·铁化信息提取 | 第78-80页 |
| ·泥化及碳酸盐化信息提取 | 第80-84页 |
| ·硅化信息提取 | 第84-85页 |
|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综合分析 | 第85-91页 |
| ·铁化信息 | 第85-86页 |
| ·泥化及碳酸盐化信息 | 第86-88页 |
| ·硅化信息 | 第88-90页 |
|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多元成矿信息综合分析 | 第91-107页 |
| ·典型矿床的综合成矿信息分析 | 第91-100页 |
| ·滩涧山金矿综合成矿信息 | 第91-95页 |
| ·锡铁山铅锌矿的综合成矿信息 | 第95-100页 |
| ·遥感综合成矿信息分析 | 第100-105页 |
| ·地层信息分析 | 第100-101页 |
| ·构造信息分析 | 第101-102页 |
| ·环形、帚状、菱形构造信息分析 | 第102-103页 |
| ·物、化探信息分析 | 第103-104页 |
|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分析 | 第104-105页 |
| ·遥感综合找矿标志模型的建立 | 第105-107页 |
| 第七章 遥感成矿预测 | 第107-116页 |
| ·遥感成矿预测理论基础 | 第107-108页 |
| ·预测原则 | 第107页 |
| ·成矿信息基础 | 第107-108页 |
| ·遥感综合找矿标志模型 | 第108页 |
| ·预测方法 | 第108页 |
| ·遥感成矿远景区划 | 第108-116页 |
| ·望北沟含Au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型成矿远景区 | 第109-110页 |
| ·红灯沟构造蚀变型Au成矿远景区 | 第110-112页 |
| ·万洞沟构造蚀变型Au、Ag、Cu成矿远景区 | 第112-113页 |
| ·独龙沟Au、Ag、Fe成矿远景区 | 第113-114页 |
| ·达肯大坂山Au、Ag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 | 第114-116页 |
| 结论 | 第116-120页 |
| 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6-118页 |
| 2. 结论 | 第118-12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