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9页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1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0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第11-12页
     ·社会契约论第11页
     ·公共选择理论第11-12页
     ·协商民主理论第12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4页
     ·公共政策第12-13页
     ·公民参与第13页
     ·机制第13-14页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在公共决策模型中提升政策质量第15-21页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及其决策后果第15-17页
     ·理性主义的理论角色第15页
     ·全能理性主义的决策模式第15-16页
     ·完全理性决策产生三大危机第16-17页
   ·有限理性与渐进理性决策模型所实现的超越第17-19页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第17-18页
     ·林德布罗姆的渐进理性模型第18页
     ·合成谬误与集体行动的“奥尔森逻辑”第18-19页
   ·在渐进决策模型中提升政策质量第19-21页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分析第19-20页
     ·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第20页
     ·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第20-21页
第三章 国内外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概况第21-28页
   ·西方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概况第21-25页
     ·公众参与与市民社会第21-22页
     ·市民社会中公共问题的解决方式第22-23页
     ·公共决策过程中参与主体应是公民第23页
     ·公民参与在不同公共决策模式中的作用第23-25页
   ·建国后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形式第25-28页
     ·平等参与第25页
     ·参与结构形式第25-27页
     ·直接参与与间接参与相结合第27-28页
第四章 当代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及原因第28-36页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价值预设第28-30页
     ·经济体制的价值预设—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第28-29页
     ·行政制度的价值预设—完善的官僚行政体制第29页
     ·社会制度的价值预设—成熟的公民社会第29-30页
   ·当代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分析第30-32页
     ·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参与存在制度缺失第30-31页
     ·作为政策客体的公民参与存在能力缺失第31-32页
     ·政策主客体相统一的公民存在认知缺失第32页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第32-36页
     ·政府市场社会三维结构的形成具有历史性第32-34页
     ·阳光政府的建设具有渐进性第34-35页
     ·成熟公民社会秩序的形成具有历史继承性第35-36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机制第36-43页
   ·完善电子治理的信息沟通机制第36-38页
     ·从行政一元决策主体走向复合决策主体第36-37页
     ·从封闭型决策走向开放型决策第37-38页
     ·利用电子媒介扩大参与平台第38页
   ·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绩效评估机制第38-40页
     ·从绩效评估的经济性走向生态性第38-39页
     ·绩效评估决策中的合目的性第39-40页
     ·绩效评估决策中的合规律性第40页
   ·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行政问责机制第40-43页
     ·完善首长负责制第40-41页
     ·建立目标责任制第41页
     ·确立岗位责任制第41页
     ·建立勤政廉政的保障制度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自我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