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机理分析 | 第14-24页 |
·风险投资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5页 |
·风险投资与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 第15-18页 |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风险投资对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作用 | 第17-18页 |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 | 第18-24页 |
·风险投资退出的作用 | 第18-20页 |
·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 | 第20-24页 |
第三章 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与方式分析 | 第24-35页 |
·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分析 | 第24-26页 |
·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关系剖析 | 第24-25页 |
·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 | 第25-26页 |
·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主要退出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32页 |
·成功企业的IPO退出 | 第26-28页 |
·一般风险企业的退出方案 | 第28-30页 |
·失败企业的清算退出 | 第30-31页 |
·各种退出方式的比较总结 | 第31-32页 |
·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数学分析 | 第32-35页 |
·风险投资退出决策数学分析的假设与思路 | 第32-33页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绩效评价与案例分析 | 第35-42页 |
·各种退出方式的绩效评价 | 第35-38页 |
·退出方式的回报率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退出方式的流动性比较分析 | 第37页 |
·总体退出绩效评价 | 第37-38页 |
·从"清华力合成功退出清华深讯"比较分析各主要退出方式 | 第38-42页 |
·案例主角 | 第38-39页 |
·风险投资运作过程 | 第39页 |
·案例评析 | 第39-42页 |
第五章 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的障碍分析 | 第42-50页 |
·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的环境因素 | 第42-45页 |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2-44页 |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第44页 |
·缺乏健全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 | 第44-45页 |
·以IPO方式退出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以MBO方式退出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MBO作为一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47页 |
·从"海螺水泥管理层收购案"看MBO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以并购方式退出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第六章 构建新型的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 第50-58页 |
·培育良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环境 | 第50-54页 |
·法律支持——完善与风险投资退出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力度 | 第51-53页 |
·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中介服务体系 | 第53-54页 |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 第54-58页 |
·继续推进创业板市场发展,促进中小高科技企业上市退出 | 第54-56页 |
·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并购方式的退出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62-63页 |